原创 雪青 心教育
来自咨询室里的新年寄语
原创 | 雪青
前情提要:
可是,就像六月的天气一样,她变脸比翻书还快,老公还没有从她热烈的浪漫中回过神,就又看到她半夜流着泪在一封封地写遗书。
好几年,她就这样乘着“情绪的过山车”在此起彼伏中自己艰难地摸索着、行走着,直到她一步步挪到那幢三十三层楼顶时。
那时她的儿子已上幼儿园了。
当我们的咨访关系终于遵守稳定的设置后,她可以在咨询室里一遍遍哭着质问亲生妈妈:“你生而不养,为什么要把我生下来?”
或者问养母:“你自己都管不好自己,你既然没有能力爱护一个孩子,为什么要收养我?难道只为了有人给你养老送终吗?凭什么呢?”
或者抱头痛哭:“我感觉自己好无用啊,如果没有我,老公找一个正常的女人,一定可以过得很幸福;儿子有我这样的妈妈,是他一辈子的耻辱,他长大了,如何面对他的同学同事?”
我们一次次回到当年崎岖的山路上,一次次拥抱那个十岁的女孩,一遍遍告诉那个被吓蒙了的孩子:“不是你的错,你是值得被爱的。”
我们温和而坚定地鼓励肯定那个孩子:“对大人们你可以恨,可以怨,这是你的权力。”
不知不觉间,一周一次的约见成了我们固定的功课。
她坦诚告诉我,来之前有时很期待,有时很胆怯,我们自然而然地回到她的或期待上、或胆怯上,探索着,也修通着。
就在2021跨年的最后一次约见时,我怀了好奇问她:“我记得你说过,你的养父因为家境贫寒,家中子女众多,所以虽然明知道你的养母智力有所欠缺,却还是娶了她。
可是我从没听你说过,你的亲生父母是如何走入婚姻的,他们是怎么把你生下来的呢?”
十岁时,她的亲生父母来认亲,也只是用十岁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告诉她,当年是迫不得已把她送了人,十年来一直牵挂着她,关注着她。
在她渐通人事后,也隐隐约约听一些长辈们说她的生母是在婚前怀了她的,生母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家教甚严,只能瞒着家人在外地悄悄把她生下来,偷偷送了人。
而更详细的情形,一直是大家心照不宣的禁忌,她不问,也没人告诉她,或者是大家也不知道具体详情。
远嫁后,每逢传统大节日,或者两对父母每个人的生日,她只例行公事地打电话问候一下,偶尔携老公、儿子回娘家,也是客客气气走亲戚般。
我的好奇也勾起了她一直以来的困惑,所以,在元旦假日,她问候生母时,吞吞吐吐提出了上面的问题。
没想到已跨入知天命之年的生母好似等了很久一样,终于等到她的问题,就如数家珍,在手机视频的另一端,给也做了妈妈的女儿讲了一个颇具浪漫色彩的爱情故事。
生母在十八岁的年纪,是真正的风华绝代,高中刚毕业,在一所小学学校做民办教师,作为学校的舞蹈选手参加全县的文艺汇演,生父刚退伍转业,是组织方工作人员之一。
一对郎才女貌的青年男女自然而然一见钟情,陷入爱河,即而不可抑制地偷偿禁果,当刚满十九岁的少女意识到自己怀孕时,已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胎动。
女孩吓哭了,觉得在另一所高中做校长的爸爸会活剥了自己。年轻的军人瞬间慌乱后,很快镇定了,决定带女友去百里之外的医院做人流。
医生一检查,表示胎儿太大了,已无法做刮宫手术,要求他们办理住院手续,实行引产手术。
同时疑惑地问他们,胎儿一切发育正常,又是第一胎,为什么不生下来?
好在那是一个住院不需要提供身份证的年代,医生很容易就相信了他们是一对刚结婚半年的夫妻。
晚上两个人依偎在陌生医院的病床上,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涌起了为人父母的柔情,两个人一拍即合,决定冒死把这个孩子生下来。
“冒死。”,不错,她的生母告诉她,他们当时就是用的这样的词。
两个年轻人天衣无缝地让校长爸爸确信女儿是被学校派到外地进修去了,然后又拜托一个可靠的朋友打听好想收养孩子的人家。
生母告诉她,因为当时没有结婚证,还要瞒着双方家人,还要躲避计生委的突击检查,她和爸爸的确住过荒无一人的山洞,狼狈中两个人又有点兴奋,觉得自己像是战争年代的地下党,甚至还觉得自己有点高尚、悲壮。
这完全是两个未谙世事的小儿女在玩过家家的游戏。
妈妈是在一个偏远山村爸爸朋友家的纹帐后面生下她的,妈妈说,她很懂事,生下来,只象征性小声哼了哼,表示自己活着,而没有像其他婴儿一样引吭高歌地大声啼哭宣告自己的到来。
在当时如果原本不应该生孩子的家庭传出婴儿的哭声,有可能会被举报到计划生育管理委员会。
爸爸朋友的母亲凭借经验胆战心惊充当了接生婆,所幸她顺利出生,那位好心的奶奶对她简单擦拭后,裹入襁褓让还是一对大孩子的爸爸妈妈仔细看了看,就由爸爸的朋友从后门抱出去了,她的养父已提前在距离村子一里之外的路边等待许久了。
生母还告诉她,把她送人两年后,父母成了合法夫妻,还私下托人找过养父母,养父母坚决不同意把孩子送还。
一年一年拖下来,他们受不了内心的煎熬,不得已只能先斩后奏,在她放学路上把她拦截了下来,就此也彻底惹恼了养父母。
听她讲完,我也好半天回不过神来。
轻轻问她:“当你听亲生妈妈讲了这一切,内心什么感受?”
她说:“完全蒙了,我猜测过无数个他们把我送人的原因,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
我说:“是啊,一直以来,我们都是围绕着‘被抛弃’的主线做工作的,现在听来,你分明是爱情的结晶啊,你的父母在最纯粹的爱情滋养下,在最好的年华有了你。两对父母又分明是齐心协力合谋保护了一个婴儿的生命,否则你就被当时的计生委以计划外不能出生给处理了。你的父母们在非战争年代,为了你打了一场真人版的游击战,你看他们不仅真钻过山洞,还有秘密联络员呢,似乎也称得上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现代版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她笑了,笑得很灿烂。
我告诉她:“我有些理解你丰富的个性了,如果说你的养母因自身智力原因,缺乏一点爱护你的能力的话,但也许恰恰因为她的不限制让你的童年过得自由奔放,那一片自然的山水很好地滋养了你,给了你许多灵动的气质。而你的亲生父母在孕育你时,他们正心无旁骛地陶醉在爱河里,所以你的天性里有很多的浪漫情怀,还有许多对人对事的善意和爱意,这也就是为什么你的老公一直不离不弃,还如恋爱阶段一样愿意呵护你,包容你,你的婆婆真心把你当女儿一样宠着。”
她困惑地说:“我的生母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这一切呢?”
我说:“她之前也许不敢,因为你动不动就会质问她‘你不养我干吗要生我?’,她听到这样的话是充满自责的,她无法面对你。可是你这一次是询问的口吻,你问她‘妈妈,你是怎么把我生下来的?’,这样的问话里面充满好奇,妈妈当然可以轻松地讲给你了。”
她歪着头,问我也是问她自己:“这样说来,他们都还是很爱我的,是吗?”
我看着她的眼睛说:“我信,你信吗?”
她点点头说:“我也信。”
他和她都是我陪伴了数年的长程个案,两个人的生命线都在刚跨入2021这个让人们既期待又满含焦虑的新年之际出现了转机,给了我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觉得是他们送给我的新年礼物。
让我忍不住想对自己说:“安心做自己能做的事就可以,在这样特殊的时刻,大家都这么努力用心了,还能再差到哪里去呢?”
前两天,朋友圈里有人摘抄了一段赫恩曼尼的语录:
“什么样的人比较容易幸福呢?——拥有从日常小事中获得幸福感的能力。不过度关心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笃定去做的事可专注去做。找到一种信念或信仰,宗教的、哲学的、人生观的、处世的。内心有充盈的能量,能从挫败、痛苦、悲伤、焦虑中迅速恢复。”
我想,在这样一个几乎全民焦虑的开年之机,这段话也不一定完全算是夸夸而谈的心灵鸡汤吧。
所以,请我们大家都好好爱自己,对自己好一点。
在这样的时刻,更需要我们继续心怀希望,守望相助,无畏艰辛,并肩前行。
—— END ——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