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洞庭和风 >> 正文
人生此处是青山
追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18-1-23 10:22:57  浏览次数: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何处不青山

   ——题记

 

一   

人们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故事:

   86年前,驻守湘鄂西根据地的红四军被偷袭,一个连冲入敌军以死相搏,拼至弹尽粮绝,数十名红军最后退至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剪刀峡”绝壁顶上,舍身跳崖。当时一些农会会员在“剪刀峡”一带,找到68具战士遗体,掩埋在村里的5个地方。

   人们也不应该忘记这样一个人:

   3年前,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的退伍老兵王新法,捐出2万多元赶制68副小棺木,在石门县六塔界修建一处“山河圆”,请烈士回家、圆山河之梦。他还拿出12万元,在陵园旁边种了3.5万株优质油茶苗,解决全村人吃油问题。自打2013年7月自发赶来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扶贫,他几乎用尽了养老钱,办茶厂、修路、建桥,被当地村民选为“名誉村长”。

 2016年4月28日,见面必须给人敬军礼的王新法。记者 赵有强 摄

   后来,许多村民最担心的问题不再是贫穷,而是“名誉村长”是否会离他们而去。王新法说:“我在村里有一个家,百年之后,还请乡亲们多关照,在六塔界再安一个永久的家!”2017年2月23日,他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长睡不醒。2月26日,他被上万名村民请回“山河圆”,成为六塔界“第69名烈士”。

   下葬那一刻,漫山遍野的哭声,让人肝肠寸断。 

   因为,村民舍不得这个“村长”。

  今年64岁的王永传,说起王新法,哭得像个孩子。去年,他让儿子王先鹏给自己准备了一口棺材,他小心翼翼刷了五道漆。他说,等百年之后用,他很满意。可是前天,王先鹏提出来要把棺木捐给王新法。他毫不迟疑地答应了。

   2013年7月,王新法从石家庄市公安局退休后,因为一段特殊机缘来到了薛家村。

   石门县地处武陵山脉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薛家村全村309户980人,五保低保困难户87户,因贫困而离异家庭22户,30岁以上未婚男女41人,三分之一村民在外打工,村子留守老人、小孩占了一大半,村子没有支撑的致富产业。他决定安扎薛家村,扶贫。

   昔日战友闻讯也纷纷支持,王新法拿出那64万元工资作为扶贫启动资金,并在居住的老木板屋门前,挂出了“与民共富军人团队”牌匾,正式成立了湖南薛家村(土家族)共同富裕合作社。 

王新法深知,扶贫要先扶智,仅仅靠他的养老金能扶到几个百姓?尤其是在听说了68位红军跳崖的故事后,他想到要建一座烈士陵园,“有了精神支柱,就没有改变不了的贫穷面貌!”

   2014年3月31日,六塔界的山河圆正式落成,一时引领了全省树葬改革之先风。接着,王新法劝导村民把葬在田间地头的“先人”移葬到六塔界山上,号召村民逝世后统一安葬到六塔界,“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村民并不以为然,村民田启渊说,一开始他甚至认为王新法是个“骗子”。再者,村里历来的风俗就是土葬,多数村民拒绝树葬。

   这时,村里发生另一件事。

   2014年4月,50岁的特困村民申大红因病去世,80岁的老母亲没有钱为他办丧事,也没人来为其做棺送行,就到村里请求把申大红送上山殡葬。

   “申大红生下来就与你们是邻居,怎么能因为没有钱不帮忙安葬他呢?”在村委会,王新法情绪激动地说:“就是背,我也要把他背到山河圆,但是安葬他之后,我头也不回就离开村子,这样没有感情只认钱的地方,我待不住!”

   后来,村里通过广播通知党员来送葬。村里只有党员37名,但前来义务帮忙的有130多人,浩浩荡荡地送完了申大红的最后一程。

   王新法一个身患肝癌、在部队当大校的战友,得知其倡导新风不顺利,弥留之际再三嘱咐爱人,死后将他葬在六塔山,他要看到王新法把乡亲们带上致富路。一些乡亲听说后流泪了,纷纷迁祖坟、葬公墓。

   在村里做了几十年会计的71岁老人漆开义,因为没有退休金,村里给了他办了低保,受王新法感染,主动申请退低保,要把钱用到村里的脱贫事业上。


 

   四

   王新法给薛家村人了希望,又给他们修了一条通往希望的路。

   薛家村6组水质含磷严重超标,村民饮水全靠老天下雨。王新法带领村民翻山越岭,终于在六塔山的半山腰找到一处山泉。一群平均年龄达63岁的村民,只用25天时间,就修建起两个蓄水量均为50立方米的蓄水池,铺设了5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全组19户村民都饮上了洁净的山泉水,也解决了近100亩茶园的灌溉问题。

每年4月涨水时,路都淹了。王永传说,他每年都负责在水里帮别人拉车,因为最大的损失是茶叶运不不出来,烂在山里。

   王新法四处筹资,先后在沿河修了六座桥。每修一座,他都自己学习设计图纸,搬砖打水泥,让人心疼的是,他从来不戴手套,一双老茧比石头都厚。就这样,一座预计费用在20万元的桥,5万元就修了起来。王新法还带头签下了生死状,经过艰苦卓绝地在劈山炸石,把村通组道路修到了30多户村民的家门口。

   村里的千亩茶园开展生态种植,近300亩茶园做到了天然富硒、无农药残留。

   “他是吃自己的饭,拿自己的钱,为老百信办实事。”南北镇镇长覃浩介绍,薛家村人均收入由前几年的不足2000元,达到了3000多元。去年4月,常德市的一家公司还与薛家村签订了开发旅游项目协议,一期投入将达2000万元。

   

   五

   2016年7月,王新法从村委会搬到安家片区,住在村民简发城家里借住。他的日常极度简陋,永远穿着一套迷彩服,只有两双旧鞋一双雨靴,偶尔会抽烟,也抽的是两块八毛钱一盒的芙蓉烟,烟灰缸则是山里找来的竹节茄。

他看到72岁的村民金明奇下雨没有靴子,就为他买了一双新靴。今年春节,他在筹划安家片区修桥的事,对村民承诺,三月份一定要把桥修好,今年你们就不用怕四月份涨水了。这是他连续三年没有回老家了,春节期间,他挨家挨户走访,给村民们查电路修灯泡,一刻也没清闲。

   2月23日中午2时许,听说王新法不行了,还在山上菜园里夯土的73岁村民丢下锄头,跑下山、趟过河,像个小伙子一样一路飞奔到简发城的家里,连续唤了他二十多遍,然后独坐在一边泣不成声。

   5岁的张丹也在旁边,她跪在王新法结实又柔软的遗体旁边哭喊着:“王爷爷王爷爷,地下很冷,你不要睡了,你快醒来。你不要睡了,你快醒来……”

 

   2017年2月23日,王新法因劳累过度,突发心肌梗塞,长睡不醒。王新法“走”了,永远“留”在了他曾经为之奋斗想改变其贫困面貌的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2月26日,上万名村民自发为他送行。一个外乡人,为何能赢得如此尊重?

   自2013年7月自发从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赶来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扶贫,王新法几乎用尽了养老钱,办茶厂、修路、建桥,被当地村民选为“名誉村长”。“他吃自己的饭,拿自己的钱,为老百姓办实事。”在他的带领下,薛家村人均收入由前几年的不足2000元,达到了3000多元,67个贫困户只剩4户还未脱贫。去年4月,一家公司还与薛家村签订了开发旅游项目协议,一期投入将达2000万元,薛家村的美好前景正在王新法的团队努力下徐徐展开。

   河北人王新法与薛家村本来并无任何关系,却千里迢迢来薛家村扶贫。近4年来,王新法用他的真情扶贫,赢得当地村民的拥护、感激与尊重,所以每一个村民都把王新法当成自己的亲人,失去他就像失去自己的亲人一样悲痛,所以他去世后才会出现万人自发相送的感人场面。

   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他们会记住那些真正为他们办实事的人。王新法的生活并不特别富裕,但他的精神绝对富有。他用一心一意为民办实事的高尚情怀和对党的绝对忠诚,为我们演绎了自己退休后的人生意义。他的真情扶贫也为我们的扶贫工作做出了典范,树立起了一个标杆。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