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反邪教知识 >> 正文
揭秘恐怖的邪教诱导术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风痕  日期:2017-7-27 16:41:16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日本东洋经济网2017年4月12日发表了一篇关于精神控制的文章,文章从心理角度出发,剖析精神控制中诱导术的心理原理,并详细解说了邪教精神控制的典型模式。

1  

认为自己不会被骗的人可能反倒容易受骗

  ※   为什么会被精神控制?

  被精神控制的人,其人格往往会发生巨大转变。

  在世界上,作为“狂热的宗教团体”,邪教对人精神控制的事例屡见不鲜。例如,原本和父母、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突然不与他们开口说话或者变得经常谩骂他们。如果我们没有和这样的人接触过的话,会觉得这样的行为难以理解,但这些事例在现实生活中确有发生。

  所谓精神控制,就是自己以外的人或者组织通过诱导术使个体的思考方式偏离常识,并使之无意识的状态下强烈形成另外一种态度或者思想、信念,然后对其加以支配,最后对其身体、精神、金钱方面造成危害。

  美国社会心理学者西奥迪尼博士(Cialdini)对邪教迫害的救济问题有着非常深刻的理解,是世界权威人士之一。

  销售员、募捐筹集人、广告人等职业的从业人员在劝诱方面都可以说是专家,西奥迪尼博士深入他们的行业中观察,弄清了他们在劝诱方面的技巧,虽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这些表现形式可以归纳为六个心理原理。

  这六个心理原理是根据引导人类行动的基本心理学原理形成的。

  ※   6个心理原理

  (1)回报性

  原理:“接受别人的恩惠后,一般人心里都会过意不去,想着必须回报给他点什么。”例如,卖保险的销售员送了一些花的种子给你,还帮你扔垃圾,甚至还给你揉揉肩膀。为了回报他,你会给他倒茶喝,但是你会觉得仅仅这样还不足以还他的人情。于是,你就会买他推荐的保险,以此作为回报。

  (2)承诺和一贯性

  原理:“自己做了某件事,之后也会和之前做法保持一致,(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一贯性)。”例如,从保险销售员小孙处买了保险,之后再买保险时,就会选择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位销售员。如果换其他保险公司的话,就意味着自己上次的选择有问题。

  “承诺”意味着责任约束,伴随着一贯性,使人很难改变已经决定好的事情或者已经约定好的事情。精神控制通过他人的推动,迫使个体一次次地做决断。伴随着“承诺和一贯性”,渐渐地,改变就变得困难起来。

  (3)社会性证明

  原理:“人往往会根据他人的是非观去判断事物正确与否。”例如,卖保险的销售员说:“附近的某某也买了。”虽然这位附近的某某不是专家,但是听了他这样说了后你也会跟着一起买。

  (4)好意

  原理:“人容易接受对自己怀有好意的人的请求。”例如,销售员赞美了你养的花,你会觉得“这个人眼光不错,和自己志趣相投。”有时,他还会帮你揉揉肩膀,这时就会更加感受到他对你的好意。所以,当这样的人对自己提出请求时,便会欣然接受。

  (5)权威

  原理:“人在权威面前比较弱小,往往对权威者的命令或指示不加思考便听从了。”销售员的产品介绍中,登着著名演员的照片。这个公司又经常出现在电视广告中,股价也很高。这些手段都是在提升公司的权威。权威人士、权威公司推荐的生命保险,理所当然会放心的购买。

  (6)稀少性

  原理:“越是难以得到的东西,越是觉得它珍贵。”例如,卖保险的销售员说:“这次优惠活动还有最后5天就结束了。”于是你不想错过这次机会,觉得不买的话就是自己的损失,然后匆忙地办了购买手续。诸如此类,商场的打折活动、限时销售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

  除此之外,实际上,有能力的销售员会使用“被拒绝后就让步”的技巧(在被拒绝前提出一个大的要求,被拒绝后就让步提出一个小的要求,这样,就容易接受得多。)其实这就是“知觉的对比”原理(给客户看高价的东西之后立刻给他们看便宜的东西,这样,客户就会觉得便宜得多)。例如,进入洋装店,买不起高价的洋装,但是一些小东西却经常会卖光。另外,在不动产和汽车的销售中,给客户看非常昂贵的商品,那么一些小贵的商品就会看起来比较便宜。

  在电视广告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广告词,“从现在起限时十分钟接受电话订购”、“限定300套”、网络销售“清仓大甩卖”、“还剩最后五个”、“限时销售截止至深夜零点”等等。这些都是利用了稀少性原理。有时,销售员会说:“因为包装箱破损所以便宜卖,质量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还剩最后十个。”听到他这么说,虽然这些商品对自己来说可有可无,但是也会想买。不过说不定是商家故意把包装箱弄破的呢。

  擅长精神控制的人和邪教团体会更加巧妙地利用心理诱导术。也许你根本无法察觉到接近你的那些看上去很亲切的人其实是邪教团体的一员。

  他们在灵感商法中推销某样东西的时候,和普通销售员一样,利用稀少性原理。

  例如,他们想拉拢你去某个道场听课,就会说:“这次正好是著名的某某老师来讲课。如果错过今天的话,下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来。正好你的病情也可以趁这次机会听听他的意见。”这就是稀少性原理。

  ※   “6个心理原理”无论何时何地都有效吗?

  邪教团体的精神控制手法并不一定100%对所有人都有效。不过在十个人中对7~8个人是有效的,对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方法。

  作为基本原则,一开始应该对对方说好听的话,但是,根据不同的人,有时说一些令对方讨厌的话把他逼到绝境也会奏效。例如,一开始就不问情由地怒骂:“你的生活方式完全不行!你到底在干些什么!”这样反而更有效。

  也就是说,根据对象的不同,做法也不同。擅长精神控制的人有能力看透应该对对方使用什么方法。

  因此,精神控制的手法会根据对方的性格、思考方式、心情等变化。当对方的状态和使用的手法相符的时候,那么精神控制也就在逐步加深。

  ※   邪教团体使用的“强迫观念”植入手法

  在运用精神控制手法的时候,受害者就会出现“强迫观念”。这里的“强迫观念”与动力很像。

  例如,运用心理技巧,受害人被欺骗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这是由于强迫观念致使他去行动的结果。

  其实,要将精神控制和“行动”结合起来,必须要有强迫观念。例如,热衷教育的妈妈对孩子说:“如果你不努力学习的话,就会……,如果你不进入一个好的大学的话,就会……”这些话就会成为孩子的强迫观念。在各位读者之中,应该也有父母整天会说:“如果你不进入一个好的大学的话,就会像爸爸一样拿着低工资。”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不努力学习的话……,如果不上一个好的大学的话……”这种想法就成了强迫观念,促使他们去行动。

  事实上,人们如果没有某种程度上的强迫观念的话,就很难持续行动。在学习、工作、运动上都是如此。

  考试落榜了怎么办,没有升职怎么办,这些令人不安的想法都是人努力的动力。所以不能断言强迫观念都是不健康的。

  这里所说的强迫观念要与精神疾病上的强迫观念区分开来,强迫症病人被不合理且没有意义的强迫观念所困扰,想摆脱这种困扰就出现强迫行为(例如不断地重复洗手、不断重复摆正桌子上物品的位置等),这就是精神疾病上的强迫症,与这里所说的精神控制中的强迫观念并不是一回事。

  ※   故意制造烦恼,激发内心不安感和恐惧感

  在邪教团体的精神控制中,经常看到把强迫观念植入受害者的例子。正确地来说,先找到受害人的强迫观念,然后使之变得更为强烈。如果找不到的话,就从外部植入。

  例如,“你有什么烦恼的事情吗?”“没有”“不,这就是问题。作为人却没有烦恼不是很奇怪吗?”他们就是这样故意制造烦恼。然后,利用精神控制的手法,放大和强化烦恼。最后,引导受害者入会,说:“要咨询或者解决你的烦恼的话,可以加入我们教团,或者皈依、敬奉我们教主。”

  在这个过程中,灌输毫无根据的事情激发内心不安感,说烦恼的原因是被先祖的灵魂缠住了,这样下去会结不了婚,一定会生病的……

  植入强迫观念并把它放大,激发内心不安感和恐惧感。这就是精神控制的典型模式。

  作者简介

  纪藤正树

  57岁,日本山口县人。大阪大学法学专业毕业,法学研究生。

  担任联合综合法律事务所所长、网络消费者权益受损对策律师团团长、全国灵感商法对策律师联络会事务局代局长、地铁沙林事件被害者律师团事务局局长、近未来通信受害对策律师团团长、神世界事件对策律师团团长、第二东京律师会律师等多个职务,领导多个诈欺事件受害者对策律师团。从市民的立场出发,处理一般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和网络消费者问题。有多本关于不良商法的著作。熟知邪教、宗教相关事件、消费者问题、网络犯罪等。另外,在统一教会集体婚礼备受关注的时候,曾上电视公开讲述被害者的实情;也参与了统一教会绑架监禁问题的诉讼。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