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
肩上的担当感顿感沉重
听到总书记这些热情洋溢、真挚情深的话语,我们十分激动。这是对我们文艺工作者的一种认可,是对我们常年坚持艺术创新、服务百姓、坚持在第一线为人民创作演出的表彰。一种崇高的荣誉感油然升起,一种肩上的担当感,顿感沉重。
告诫我们:“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反映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让我们“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时代课题”。每一句话,都像重锤一样捶打着我这个文化艺术战线老兵的心。
巩汉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四点希望,我个人理解,这也是对我们的四项要求。我们要按照四点希望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文艺工作者。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文化自信体现在哪里?我想首先要热爱这个国家,要对我们的国家充满自信,要对我们的理论和制度充满自信。如果我们的理论和制度不正确,我们怎么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怎么可能经过三十多年努力走到世界的前沿?扎根生活的姿态同样重要,如果心里边没有老百姓,没有家国情怀,很难想象创作出来的作品是跟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更不可能成为传世精品。我跟赵丽蓉老师合作的节目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们表现的都是来源于生活的东西,是真正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回馈给人民的时候,还应当从艺术的角度提炼加工,这才是艺术家应有的姿态。
黄宏:
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生命
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可以概括为四个关键词:自信、人民、创新、理想。具体来说,“自信在心,人民是根,创新唯本,理想是魂”。
中国有句老话“追模古人得高智,别出心裁又一家”,创新是文艺作品的生命。新未必深,深一定新,就像我们挖井一样,第一锹挖出的是土,第二锹挖出的是泥,第三锹、第四锹挖出的才可能是水。我们艺术创作就像打井一样,一层一层挖掘下去,最终寻找到艺术的甘泉。新就是独特,只有独特才能形成精品,吃别人嚼过的馍,总没味道。艺术精品只认第一,不认第二。
冯巩:
创作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作品
我作为一个曲艺界的老兵,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并同学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在工作中积极贯彻落实,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服务人民,勇于创新创造,坚守艺术理想,走入生活,贴近人民,去发现人民群众的酸甜苦辣和欢乐忧伤,努力创作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优秀作品。
总书记还要求我们崇德尚艺、德艺双馨,这点从我们广播说唱团的侯宝林、马季、姜昆、李文华这些老艺术家身上就能看到:“没有天赋干不了,没有勤奋干不成,没有文化干不大,没有人格干不长。”我要向他们学习,内化于心,外化于形,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崇德尚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发展繁荣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盛小云:
聆听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非常振奋,特别是他提到要增强文化自信,要用高尚的文艺作品引导社会风尚,为我们文艺界指明了方向。说实话,前几年我们这些搞传统文化的心里有些憋屈,有一点迷茫,媒体对我们不重视,电视台经济至上、娱乐至上,播放我们节目的收视率不高,所以也不被重视。苏州评弹还是有大量观众的,而且观众是可以引导的。所以我对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的文艺界要引导社会风尚,文艺是一个国家的灵魂,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让我们极为振奋。
现在各方面的形势和政策都很好,党和国家对我们的传统文化非常重视,我们在非常兴奋之余,也感觉到肩上的压力不小。党和国家给你搭好了平台,你唱什么戏就很重要,给了你这么好的条件你再不出作品,就真会觉得有愧于这个时代。习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的创作有指导性的意义,方向性非常明确,这让我们心里也有底气了,接下来就是有待于我们出人才、出作品。我觉得这个会开得风清气正,今后我们文艺界要共同努力,不负这个时代,也不负习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我们的厚望。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