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时期,不管穷苦凋敝,不论锦绣琳琅,或是平常平淡,大家恰孩子们一样,无拘无束、无私无邪、恬美纯净,一家人相扶相帮、相亲相爱。兄弟姐妹间更是亲密无隙、洁白无瑕,尽管有时也斗斗嘴、打打架,但这于亲情,于年幼来讲是多么不值一提和一笑而过啊。拥有的,都是满满的、深深的回忆,纯情、纯洁、纯美。
慢慢地,孩子大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礼约成俗,印在人们骨子与心间。女儿出嫁远方或近临,儿子成婚于当地(入赘者除外)。曾有一句针对新娘子或亲家的俗语,即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或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然而,新娘进了婆家门却确真真地成了两家或多家人。中国先时,至少在我父辈那一代,流行分家,即儿子,不管你有无立业,只要帮你成了家,摆脱了光棍处境,那你就另起炉灶,独自打拼,和媳妇一起生活吧。你现已有一个新家,你们是一户人家了,你是一家之主了。作为老子的,已经“完成了任务”,尽了“本职工作”,今后就不再管你或缠你了。那时如此为之有几方面考虑:一方面孩子多,且大都家庭贫困。一大家子人都来一口锅吃饭,让父母压力不小,甚至不能再承受得起。分家,有时就是指分担、卸掉一部分重担,让佝偻的父母仰起头、喘口气儿。在物质、生存面前,尊严、情意有时是那样的单薄与脆弱。所以,分家时,有时也不免洗刷、冲淡、丢掉了亲情。欣慰的是,许多时候,我们又回过头来重拾了这些东西。另一方面,也不排除父母体恤、怜爱孩儿,即父母亲年迈多病,家境状况惨遭,儿子能力、志气有之,但一直身陷贫苦泥潭,被家里老弱病残者羁绊;让他成家,自立门户,负担较轻,小两口定能生活得更好些;做父母的哪能让孩子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都花费在对家庭的做贡献上,而迟迟不让他脱身呢?!或则,分家,本没有太多理由或特定目的,这样做就是一种习俗或习惯,大家生活的就如习惯一样,即别人怎么做,咱也怎么来,不做特立独行者,不做被他人指指点点、评头论足者,一切都是时兴嘛!而这也构成了一个乡村,甚至一个社会的风貌。一团习惯,一派祥和,谁愿意,谁敢去打破呢?!
其中,第一种情形是分家时常见的。因为贫穷,一大家人不能再围着一口锅稳定地穷着;因为贫穷,儿子有时必须斩断依赖、依靠父母的脐带,独自过活;因为贫穷,不能让有些孩子千般劳辛,有些孩子却无端吃白饭。不然,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呢?即使如此,哪管贫穷,兄弟们在成家之前,虽干活多少有别,挣钱大小不一,但情意仍保持得如先前小时一般,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时光流逝,空间阻隔,加之人能力彰显有强有弱,智识发挥有深有浅,分家之后,各兄弟间的差别、差距慢慢地凸显出来。有人致富走康庄道,有人如常困窘着,或人人都富裕着/窘境着,但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原地踏步和平等平均。这样,问题就摆在大家面前了,即相对意义上的富兄弟与穷兄弟之间如何相处?有多种情况表现:一则彼此本是同根生,一奶同胞剪不断。一人有福,不如有福同享。富者接济穷者,让后者结束困境,彼此共享荣光。当然,恩情谢意不忘,穷者亦在力所能及之处帮助富者,相互礼尚往来,其乐融融;二则岁月漫漫,路途迢迢,消弭了其间的浓浓情愫,暖暖情爱,兄弟间交集不多,帮扶没有,感情稀薄。你管你的柴米油盐,我过我的阳关独木。彼此相见时,没有过多亲热,亦没有分外冷疏,如平常人家一般;三则情意不存,亲情不在。富者无视,甚至轻视、奚落、嘲讽穷者;穷者也不吃素,虽不免有时嫉妒富者,但也有自己的操守与底线而不委曲求全、任人宰割。“我不准备吃你的,不准备喝你的”,“我不准备傍你的光,不准备抱你大腿”,“你有两个臭钱,我不稀罕,不要在我面前显摆,你也休想欺负我…”久而久之,潜移默化,两家人即如仇家一样,彼此仇恨,尽管大多没有发生动刀动枪的地步。按理说,富者不会去仇恨穷者啊?因为他本身有诸多条件比后者强啊。但应知晓,人,都是相互的。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人带来反应与刺激。你鄙视、辱骂、殴打我,我会麻木不仁、默不作声?;你往我头上扣屎盆子,我还无动于衷,不拭而将其自干,甚至还笑而相迎?许多事情,不单单是金钱能够衡量、算计和摆平的;权利的背后,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着人格与尊严。穷富兄弟间的相互不服,虽谈不上有深仇大恨,但如此的不理不睬、熟视无睹,甚至趁热打铁起哄,冷眼旁观作讽却是多么地让人心痛、伤悲与不明滋味啊!
古语有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的比较、比对亦大多在同龄人,且是自己所相识、相记的人之间。一位农家妇女不会去和一代当红女星做比照而衬托、显现自己的种种不幸与惭愧即是此理。因为一则彼此不识,另则彼此位阶不同。若妇女还执意为之,只是自找麻烦、自取其辱,甚至自掘坟墓罢了。相处的人之中,兄弟间是最易于和常于比较的对象。有比较,就会有鉴别和不同;有不同,许多样态就出现了。木心曾讲:复杂的事态都有着简单的原因。对于兄弟之间的丛象林立,是为何呢?为何成家兄弟与出嫁姐妹间大都不会有这种情况,为何和普通人邻也没有搞得这样剑拔弩张,为何…
想来想去,寻寻觅觅,一切的原因可能还是因为亲吧!因为亲,我们没有了隔阂,没有了猜疑;因为亲,我们自然无碍,有话说话,无话不说;因为亲,我们一起度过了人生中的小半截时光。我原本以为事情、生活还是那样的平铺直叙、水流涓涓,我原以为没有什么东西能隔离我们兄弟间的情感,我仍浸沉在我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岁月里。这些可能已经过去,但我总时时回忆而不愿放下。没想到,现在你发达了,却不理不问你这个穷兄弟了,让我想不明白。陌生人群,他不管我,我不管他,自然不过,因为陌生;但“混的抖”的你却也不问我,实属不该,因为我们亲啊。
有一句话是,爱得深,就痛得切。当痛不能被消解与消化,可能就变成了恨。所谓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兄弟间如此,很难谈得上谁对谁错,很难解的开、分的清谁是谁非,因为谁让你们/我们亲呢,谁让你们/我们是兄弟呢?!
在一次与朋友交流途中,我问他,什么是你学习的动力?金钱、名誉、尊严、爱好、志向?而我心中的答案是贫穷。语虽不同,然理同一,个中滋味,品鉴得之吧!母亲曾说:这人一富起来,就显得亲了。话虽糙,但在理。一句公共语: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但请扮演好您的角色。兄弟间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若彼此定位适当与适切,榜样作出与奉献,极尽心力与扶帮,走出大山与贫困,分享雨露与阳光,即可让笑脸洋溢,亲情暖融如孩子般时光吧!
——与俊哥谈话思得,感谢友谊!
义辉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