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谓多才多艺,天象占卜、书画棋琴、诗词音律,无不通晓。说他是才子不为过。他还是宋真宗倚重的宠臣之一,曾两度出任参知政事(宰相)。他在官场上混得如鱼得水,主要是因为他工于心计,善于溜须拍马,所以名声不怎么好,被人称为“北宋五鬼”(王钦若、丁谓、林特、陈彭年、刘承珪)之一。
善于阿谀奉承
丁谓阿谀奉承的本领很高。有一次真宗问他:“唐朝酒价多少?”丁谓答曰:“每斗三百。”真宗问他如何得知,他说:“有杜甫诗为证,‘速宜相就饮一斗,恰有三百青铜钱’。”真宗听了很开心。又一次,真宗与贵妃一起赏花钓鱼,钓了半天没有收获,心里很不爽,一直皱眉不语。陪钓的大臣们都面面相觑,不知道说什么好,丁谓笑盈盈地跑上去赋诗道:“莺惊凤辇穿花去,鱼畏龙颜上钓迟。”真宗听罢,心情可谓是多云转晴,十分开心,还反复吟咏这句诗。
丁谓为了搏得皇帝的倾心,勾结太监,陷害忠良。寇准曾经对丁谓的行为不怎么友好,丁谓怀恨在心,千方百计罗织罪名极力排挤。天禧四年,将寇准赶出朝廷,被贬为相州知州,后又贬为道州司马。乾兴元年,丁谓又勾结宦官雷允恭,擅改“诏书”,把宋真宗病死归罪于寇准,再将他贬为雷州,最后客死贬所。除此之外,还将朝中凡是与寇准关系比较好的大臣全部清除。
建宫殿传佳话
当然,丁谓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其中,“丁谓建宫”可谓是历史佳话,也为后代留下了关于建宫疏渠的宝贵财富。
大中祥符年间,一场大火将汴梁(今开封)城中的皇宫烧得面目全非,宋真宗下令重建,并指名丁谓全权负责灾后重建工作。
丁谓发现这是个棘手的工程:没有土,这是最基本的建筑材料;所需的其他物资无法从外地大批量快速运抵京城;建筑垃圾无处处置。这时司职副宰相的他,经过一番思索筹划,很快找到了一个最佳的方案。他先下一道命令,令工匠们在城内主干道上挖沟,尽可能挖深些。不几日,大街就变成了深沟。这样,土的问题就地解决了。然后又令工匠将汴河与城内深沟对接,将汴河水引进沟中。如此,一道连接外地的水路通道形成,大批急需的建筑材料通过竹排和木船沿着水道源源不断运进宫中。经过一番紧张施工,重建工作大功告成。清理出来的建筑垃圾也要物尽其用,统统填进挖出的深沟里,“人造运河”重新变成了宽阔平坦的街道。如此一举三得,仅节省下来的钱就过了亿。时人为其才能所折服。
保护黎民百姓
景德元年,宋辽发生战争。北方契丹铁骑南下,民心惊惶,黄河北边的百姓纷纷抢渡黄河,每天要有几千人避难渡河,而船夫邀利,不肯及时渡民过河。丁谓奉命处置,采取果断措施,急从监狱中取出死囚数人,假冒船夫,斩首于河上。船夫见官员斩首杀人了,再不敢胡来,丁谓于是组织人员与船只日夜摆渡,不到3天时间,使黄河北边的百姓得以全部渡过黄河。紧接着,他又从难民中挑选少壮者,在数百里的黄河边分成若干块,均竖起旗帜,鸣金鼓,击刁斗,声音百里外都能听到。契丹人不了解内情,以为宋方已有防备,便撤退离去。
他是经济学家
丁谓还是北宋著名的经济专家。当时全国粮赋十分混乱,每年征收数量不一,并随意加码,百姓苦不堪言。丁谓担任三司使后,专门调查,制定相应政策,并奏议以咸平六年户口和财赋收入为标准,此后每年按此数据征收,并报朝廷备案,以利国计民生。朝廷准奏,下诏褒奖。任职期间,丁谓还组织编写了不少反映宋初财政状况,采取应对策略的专著,成为后人研究宋代经济的重要文献资料。比如,公元1007年,时任财政部长(权三司使)的丁谓主编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严格意义上的六卷本会计学著作《景德会计录》,这是中国第一部以“会计”冠名的专著。
总的说来,丁谓做过坏事,也做过好事,是一个毁誉参半宰相。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