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桥对于我来说,早已熟稔在心。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守在它身旁,它的一草一木都能引起我心头的悸动。去年省体育局在家乡龙溪湖规划修条环湖的自行车柏油赛道,曾给家乡的人们带来了无限遐想,可惜至今还不见多大的动静,但家乡有许多人仍不忘把家乡的山山水水推介出去,希望凭着家乡的旅游资源开辟一片乡村旅游的天地,也给我心里带来不少遐想。
我是一个文学爱好者,虽不能妙笔生花,却一直希望能用笔描绘出秀丽的家乡风光,让更多的外地人熟知它,可惜再怎么写都无法达到心中所预计的效果。于是心里又产生了一个念头:若能请几十个或上百个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到花桥来采风,请他们一起谱写花桥的华章,通过他们和一些媒体对花桥的宣传,说不定花桥风光会因此而走出去。可想法毕竟是想法,谁又愿花上一大笔钱去做这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呢?
美丽的花桥风光是老天爷赐予我们的,也是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真要不小心把它们弄丢了,恐怕想找回来也难。过去这里有个上千年的龙溪寺,与衡阳雁峰寺一起齐名,明代著名高僧万峰禅师就是开法席于此,解放初级因当地建龙溪学校而被拆毁,寺院里留下的那口大铜钟在学校里没人管理,直到九十年代才不知所踪。过去这里有不少上百年的古民居,因人们一时缺乏保护意识而变了样。如畔塘大屋出过不少官宦人家,古香古色的宅院享誉衡阳,现在到这来看几乎找不着它原有的风貌。还有上庵寺一株800多年的银杏,因一个小孩烧火取暖而被烧毁……这些如果不消失,在旅游开发方面都有很大的潜力。
这些年随着旅游开发的念想在许多花桥人心里膨胀,环境保护意识在花桥人心里也在不断加强。据了解,至今这里还保留不少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值得游客来观光。在这里,有深藏着700多年蒋家大屋,一条条幽深的巷道纵横交错,如果没有人带路,就仿佛走进迷宫里很容易迷失。其巷道间的青砖碧瓦透出一丝丝古旧的时代气息,像鲜活的历史掩隐在其中,只要你有心,便可从中领略到蒋氏家族千百年间的隐秘。从这大屋里走出的有清同治年间从一品“荣禄大夫”蒋金生、有国民党时期曾起草湖南和平解放的省政府秘书长蒋慎良、有中国首所民办科技经营管理大学的创始人蒋淑云……被不少蒋氏族人传颂,去年蒋家大屋还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得到有关单位大力支持。在这里,有五十年代兴建的碧波万顷的衡南县境内最大的人工湖龙溪湖,而镶在龙溪湖畔的川口洞、豹泉洞、狮子洞更是鬼斧神工,有若地宫般扑朔迷离,让人看不厌看,前不久豹泉洞里还有人在清淤泥,期待旅游局的人调研它的开发价值。在这里有著名思想家王船山不吝笔墨点缀的麦园,其麦园洞在《清泉县志》上也早享盛名。这里还有近些年复建的虎岩山寺、被林业部门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天光山自然保护区、享誉衡南的温泉吐泉、因品质优良而名震世界的川钨、恰如画廊的十里竹海、高山出好水的白水瀑布、怪石嶙峋的石龙口、衡南县境内的最高峰天光峰、通往衡阳与吉安的衡南火车站,以及正在建设的天光山风力发电站……这些都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潜力。
说到人文。最值得称道的是龙的精神和龙的文化在这里绵延,一直激励着这里的人们勇于拼搏进取,不甘默守清贫。这些年花桥被誉为“物流之乡”,货运网点遍布全国各地,这些把货运公司做大做强的花桥人就有着龙的那股不屈的拼搏精神,他们过去大多数只有几千块或几万块起本,现在却富得流油。龙的烙印深深地印在花桥人的心里,像龙桥、川口、上角头、龙皮桥、龙溪等地名就是花桥人对龙的眷顾的有力佐证,以至于现在还有不少人在念道“川口不穿,真塘不漏,蛇龙口不崩,上湖南有一斗三升芝麻官”的民谚。有怀念李广将军的界溪将军庙,几百年前在离将军庙不远的地方出了个带兵打仗的总戍官颜大尧,在随军打仗途中因夜梦得计于汉李广将军而连打胜仗,对李将军心怀感激,告老还乡后便出资在家乡修建了一座纪念李广将军的大庙;有盛传至今而地处筛托村的天子坟,被埋葬的那人虽说没有做成真正的天子,却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一场美梦;有明初被朱元璋赐封为都督总官的唐景德,其故里在花桥至今还叫总官冲,这也是元末唐氏一族在花桥举起义旗迎接朱元璋,后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所得到的回报,其中的故事更有待人挖掘;有宋朝大文豪欧阳修力保莲花庵的动人故事至今还在这里口传心授;有参加衡阳保卫战而在花桥牺牲的泰山军十三烈士墓,其抗日壮举更为花桥人所敬仰,当地名人唐铁庵(曾任国民政府湖南省省长唐生智的幕僚)当时为之题联,联曰: 下为河岳,上为日星,炎黄有子孙,天地留正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胜利已在望,生死何足论……还有许许多不为人知的人文底蕴有待于我们用时间去挖掘。这些,都是我们值得开发的旅游资源。
当然,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特别是旅游资源的开发。现在从花桥镇分割出去的川口乡又重新回到了花桥镇的怀抱,旅游开发的地域制约也因此而消除,相信只要大家有心,只要能得到政府有力扶持,凭着花桥丰厚的旅游资源,一定能给花桥绘出一个美好的明天!在此,我期盼这一天早点到来。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