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三湘揽胜 >> 正文
泉湖老街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先卫  日期:2018-1-5 9:28:50  浏览次数:

 

我的家乡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泉湖,这样一个极富有诗意浪漫的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江南灵动而又具有东方气质的神韵之美。其实老街附近没有大江大河,离湘江也有35公里左右,泉湖境内因一囗古时石涌地裂成湖的泉水湖而得名。人们择水而居,繁衍生息逐渐成了市,即泉湖老街。自然,老街浑然天成名叫泉湖街,湘南著名的农耕民俗文化节泉湖二月八庙会就发祥在此。你可能知道二月八,但不一定了解泉湖老街。泉湖老街是二月八庙会的活化石和农耕文化的传承基地,而令家乡人引以自豪的是,每年农历二月初八日在这里举行盛大的农资交易节,历史早已将湘南衡阳地区的泉湖小镇声名远播,传遍了三湘四水以及大江南北。

泉湖老街位于322国道旁,离古泉水湖只有1华里多路,老街街道狭窄不足五米宽,街道仅有300米来长,说白了其实跟一个巷子大不了多少。游客由街头走到街尾,不过十几二十分钟的脚程而已,你便可以全身心感受她近距离接触她,抚摸她美丽的面颊。老街滴水青瓦,飞檐翘脊,朱红大门,青石门槛,那些老人坐在门口守着小摊,或玩着纸牌,年轻妇女在家煮饭或坐在门口洗衣服,左邻右舍声声相应,窄窄的弄巷,炊烟袅袅,弥漫着老街独特的生活气息,透析出小镇古老的民俗文化和江南浓郁的地域特色。一条老街就是一方文化的印记,一条老街也是一方百姓生活的舞台。老街居民的生活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方式,随同我们古代传承下来的农耕文明代代相连、一脉相承,老街的风韵遗迹在这份惬意和舒坦中苟延着、传承着。

老街分明上了年纪,看起来一副垂垂老矣的样子。青色的砖、灰色的瓦、老旧的窗格、低矮的木板门、油亮光滑的石板路,这些年代久远的建筑物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发出暗淡的光泽。旧时的衡祁古道和官方驿站设立在泉湖,寿佛爷撒播雨露挽救干旱中的黎民百姓,神奇的泉水湖、附近九口莲塘的九个仙子、石鸡把守湖囗,这些古老的传说给小镇和老街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据老街的居民讲老街曾毁于战火,造成了她毁灭性的灾难。老街浴火重生后,对于老街和与它息息相关风雨同舟的农耕庙会,还有寿佛爷的庙宇,古籍文字几乎没有史实性的权威记载,也只能停留在世世代代的口耳相传之中。老街的古戏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在文革破四旧中被砸烂烧毁,我苦苦寻觅至今没有捕捉到老街历史的足音和古镇昔日的风光,但绝不会去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存在,相反逾发增加了老街的人文之厚重底蕴之深厚来。

老街虽然不大,却有义山、源泉、清水三个组的居民三分割居,犹以李、彭、王氏三姓人士诸多。老街的西北方向是中心小学、农村信用社、红湖村部,镇政府驻地及衡南县第四中学。老街东头交汇处与乡路囗是一处废弃的老医院,西头供销社有一个文具门市部,店主老板姓刘。我在衡南四中念书时,零花钱几乎全部用在了买作文书和故事书上,让人记忆犹新的是我曾经买到过一本页码错乱不忍卒读的<<现代汉语词典>>。老街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理发店、铁匠铺、豆腐作坊、榨油作坊、酿酒作坊鳞次栉毕,街上卖猪肉和卤菜的居多。老街总是油腻腻脏兮兮的,看起来一副邋里邋遢的模样,但绝对是原始生态,有一种传统美、自然美,像一首摇篮曲萦绕在枕边耳畔,牵挂着游子浓浓的思念,成为人生旅途中一道最美、靓丽的风景,定格在童年永恒的的记忆中。

泉湖人杰地灵,从泉湖(街)走出去的代表人物有红花村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常委、常务副主席刘知炳;双囗村的刘建国,在美国密执恩州大学任博士后导师,领导一个研究小组;先锋村的著名诗人王国芳(笔名寒枝);上白村80后女诗人刘华丽(笔名一把锁);八塘村的肖立业,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电工研究所所长,应用超导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863超导技术专项专家组成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大星村的许启大,原国家民政部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王庆玉,湖南王一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家乡人们的记忆中,老街的两边房子全是木门,雕花精刻的木质窗户,黛瓦白粉的墙和迎风招展有些褪色的旗幡。房子只有两层土木青砖结构老屋,古老略显陈旧,老街上什么都是老的,老式竹篾匠、老式豆腐作坊、穿着对襟衣服的老人、老手工木雕艺人,尽显古朴典雅之美。街道路面铺有一块块青石板,这些石板凹凸错落有致,尽管风吹雨打刻满了岁月的印痕,虽丑陋而坚实,双脚踩在上面心里有一种踏实、安全感。以致多年后老乡们回到泉湖,由于街道路面硬化了水泥,老街上再也找不到这些青石板,个个甚觉挽惜、遗憾。老街以及青石板路才是家乡游子真正的根,家乡人仍然愿意踩着老街缓慢的步伐一路前行,现在要求保护老街原貌、恢复青石板路的呼声越来越高。

老街是家乡人的赶集场所。说到乡下赶集,赶集的人和逛街的人,真是形形色色,有雇车赶集的,有蹬三轮车赶集的,也有开厢货车拉货的,还有一少部分开微型面包车的,在市场上你看到的商品花样繁多:从油酒米面到锅碗瓢盆,从蔬菜水果到五金日杂,从各类小食品到服装鞋帽,应有尽有。近年来由于城市商业超市的恣意扩张,形成了进攻农村的疯狂态势,虽说322国道上有的是商品超市,但乡下人习惯了原始粗犷的吆喝,他们既逛了集市又锻炼了身体,还能以低廉的价格买到满意的果蔬和日用品,因此这样的大集使老街聚足了人气。而承载了六百年悠悠岁月的农耕文化和民俗庙会在朝代中演绎、更替,老街也在不断修整之中,可惜无情的时光让美丽变得斑驳,使老街越发苍老、颓唐。后来老街只有卖肉卖菜的摊贩坚守在这儿,每天天还没大亮,周围村子卖小菜的小贩就趁早赶到了集市场,卖完菜早早回家摆弄地里活儿去了。

连接国道的乡路囗东南方向路段却是另一番繁忙景象,不足50米长的小街道据说又叫香炉囗,供奉寿佛爷菩萨的佛庙就设在东头的半山腰上,后来掏毁建了乡卫生院。乡路囗与老街形成楚河汉界之势,香喷喷的包子店和时鲜的渔粉店热气腾腾,里面常年坐满了食客。老街与乡路囗自然地连为一体,构成了322国道和乡道泉双公路的重要交汇点,打通了连接山外的多彩世界,此后公路沿着市场拓展延伸,人们出行东上长沙、衡阳,西去广东广西的便捷通道,早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群众运送粮食、购买煤油食盐火柴等紧俏物资需要凭票去食品站、粮管站、供销社采购,这里便成了货物转运的中点站。而在此前的600年间,老街已形成了自产自销的木器、农具、耕牛市场,现在成了花卉苗木、农业机械、农副产品集散中心。

熟悉家乡的人知道,泉湖老街几乎是一个露天市场。凡是进过老街的人都有一种尬尴,虽说夏天晒不到太阳让你受不到半丝烈日的炽烤,心里不由暗暗慈生一股阴霾;老街上垃圾成堆、污水横流,苍蝇扑鼻气味难闻,你恨不得插翅逃离这条老街这个有点脏兮兮的小镇。而下雨天,你渴望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充满愁怨的姑娘马上在你眼前出现,可是就在你寻思觅想有一段艳遇之际,突然帐蓬被风吹动雨水当头淋下,顾客全然没了谦谦君子形象浇成了一个落汤鸡,于是赶集的人们对老街产生了复杂的心理,也有驾街的主儿也有摇头叹息的,破败的老街让人爱怜让人心疼。难怪新农贸市场的搬迁,连老街居民也是一致拥护和大力支持。

虽然老街十分狭窄,巷子仅容得两个半人并行通过,但赶集的人太多,几乎是难以站立插足。每月147号是家乡赶集的日子,已经被政府有关部门固定下来成了法定赶集日。除了公历周期147赶集,或者说没有一年一度二月八庙会,老街应该是从容而宁静的,或许永远不为外界所知,它微不足道渺少的太不起眼了。每年农历二月初八庙会,以致汹涌的车流人流四面八方涌进泉湖,狭小的老街容不下南来北往的人流,它将游客和卸货装货的车辆赶上了322国道,导致交通不畅,给人们心里添堵,一直堵了很多年,直到2015年新农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老街今天终于才算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

噼哩啪啦的爆竹声中,在大街上张灯结彩的喜庆气氛中,在忙着购买年货的人们的盈盈笑意中,在4万泉湖人的翘首企盼中,泉湖二月八农贸市场开业了,老街也结束了它神圣的历史使命。羊年农历的腊八节,对泉湖人来说是个特殊而又难忘的日子,人们喜上眉梢奔走相告,家家户户早早开始置办起了年货。因为新农贸市场的正式开业,人们早上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来不及洗涮,就匆匆忙忙上街了。早几天听说新市场从元月21日试营业,为了买几斤新鲜猪肉腌制腊肉,去迟一点可就没得买了。晚上妻子对我说,明天六点钟准时赶去新市场,我倒是未置可否。第二天,北风萧瑟,寒气逼人。妻子早上8点种上街从新市场买了些小菜,10点钟才打道回府,她不是去看热闹去了,而是走得太费力。人家赶集买菜开着摩托车,还有的是小轿车,而我们因身体原因连走路都有些困难。说句实话,放弃老街去新市场买菜,对我们来说已经是个艰难的选择。现在新菜市场延长了半里路,对病中的妻子来说简直是一种磨难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挑战。

老街离镇政府附近我们的住地也就一华余里光景,新农贸市场从老街起又拉长了半里路,建在荒凉的、现已整平的圆顶山上。妻子身体有病,患过两次脑出血。因为老街环境的脏、乱、差,令我几乎到了恶心讨厌的地步,我不大喜欢上街,再说也不会讨价还价,买菜也成了让我十分为难的事。虽说妻子遵医嘱多运动上街买菜是为了舒筋活血,妻子其实是依靠无望,自己在安慰自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所以当妻子带病要步行近两华里路去新市场买菜,我突然想起老街的种种好处和它的方便来,心中多半懊恼不已,不免责怪自己的无能,是个窝囊废。弹指一挥间,妻子每天风雨无阻在老街买菜已有了近20个年头,老街留下了妻子无数个蹒跚的脚步和单瘦的身影,也让一事无成的我生活在愧疚自责中。

我认识老街与老街结缘是七十年代,因为赶八街上堵得很历害,尽管街上美食美味馋得直流囗水,但衣兜里没有钱只能一饱眼福。不知为什么,在衡南四中读书时我除了去老街书店买书常常会绕开老街,直到定居街上现在我也很少光顾老街,总觉得老街那地方特别嘈杂、潮湿,那种讨价叫卖声与我无关,即使成家后妻子病了也是她带病坚持去买菜。我恨过老街,老街曾经象陷阱一样使我防不胜防。我小时候得个大病脑子里面缺根筋,虽然妻子一再嘱咐叮咛,我去街上买小菜茎杆不是老的叶子就是黄的,连鱼都不是新鲜的,煮起来汤也是浑浑的苦苦的。在妻子的摇头叹息中在人们有意无意的哄笑声中,我脸上发烫立下誓言从此不再上街买菜,而我留给老街的也是一个大大的笑柄。

新市场的择址建设,让老街的命运变得扑朔迷离起来。我曾磨磨蹭蹭上街去过两次新农贸市场。新农贸市场开业的当天中午,我坐着朋友的车子穿过在建的高档住宅区和空旷的广场,第一眼就能望见耸立的新农贸市场大楼,西北方向进囗农月八农贸城”6个镏金的闪光大字,市场周围彩旗飘飘、灯笼高挂庆贺新农贸市场开业。市场东西南北有四个出入囗,进得出小车,有条条大道通罗马、财源广进的味道,四通八达又寓示着四季发财。市场内就更不用说了,光线充足,物资丰富,设施齐全,与老街的狭小、阴暗、潮湿形成了鲜明对照。从老街上搬过来的那些个体摊贩我大多认识,在南面市场出口处有一家新开张的福利彩票店,身残志坚的李老板是泉湖老街的原居民,他在老街摆摊卖衣服、五颜六色的装饰品、各种小孩玩具,并经营福彩生意已有四、五年时间,是老街上唯一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潮店子,可惜地理位置不太理想,包围在老街沉重的氛围中,幽暗的电灯泡下让人觉得有些另类怪诞的感觉。现在好了新店子有了起色,此时虽是中午,但凡买彩票求好运的人跟着来到新市场彩票店,店子被铁杆彩迷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

吃水不忘挖井人。奇怪的是,我对二月八农贸市场开发商的决策有些糊涂,现在地皮比金子还贵,32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不建个两三层出租多可惜啊,但我很快从赶集的群众和商户喜形于色的脸上找到了答案:市场楼顶上面加层如果居家肯定不合适,市场的安全是第一要素,通风采光又是必须的。所以彭老板亏自己绝不亏待老百姓,心中有大爱,慈悲为怀济天下,有一副像寿佛爷的菩萨心肠,富而行善,乐善好施。所有的商户包括老街搬迁过来的都说市场的好,我这才明白开发商的决策是英明的。彭老板是泉湖老街土生土长的,自少受够了老街的拥挤和雨天的潮湿,今天事业有成与政府一拍即合,为黎民百姓和家乡父老建设遮风挡雨的安身之所。

这条老街自宋晚期起已是一处著名的集市,在明嘉靖年间更是鼎盛一时。几百年历史的老街就这样被冷落起来,人们不禁要问:二月八农贸市场是否会再延续、传承老街曾有过的辉煌岁月?这样的答案需要耐心等待时间来回答。二月八农贸市场让古老的小镇容光焕发,热情好客的泉湖人正在张开双臂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或许我来的不是时候,错过了上午汹涌的人潮,加上这个时刻开业庆典已经谢幕,赶集的群众一拨拨散开,我竟感觉自己极像榨干风月的老人被掏空了心,与这个现代化的市场比起来是多么渺少和孤独。

老街在变,老街又似乎没变。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急不徐不喜不悲,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然老街毕竟老了,它在一阵阵纠结和观望中,孤独近乎绝望地看着新市场一天天壮大起来,在新市场两年如火如荼的建设中终于迎来了最后的告别。原来的年轻人大多离开了小镇,既使百年老店也难耐寂寞搬进了新市场。老街角色的退位,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自然的规律,它的没落和沉寂证明了市场的繁荣和小镇的发展。老街自然不能与新市场相提并论,毕竟它与这个社会十分落伍,终久要被现代文明所淘汰,它的歇业也就是迟早的事。即便风光没落、街景斑驳,老街依然是让本土乃至外地人都感到安心和欣喜的所在。泉湖老街是古老的小镇留下的独一无二的血脉,连通着遥远的历史,也延展向无限的未来。

我决定重走老街,从老街中重新去窥探泉湖曾经的繁华盛景,古老人文;去感受那些从未散去的老街温情,温润光华。回来的路上,我特地拐进了老街。多少年了,它依旧是我记忆里的模样,丝毫也没有变化。还是两排对望的古老的木房陈旧的木板门,还是窄窄的一条小巷蜿蜒穿过,还是扑鼻的各种油烟味从板缝里散出弥漫在老街上。老街上什么都是老的,老式竹篾匠、老式豆腐作坊、穿着对襟衣服的老人、老手工木雕艺人,在数百年的历史风雨中变得黯然无色。一个时代的缩影就像一幅古老又陈旧的画卷一样展现在眼前,无声无息!循着时光的脚步,走在空空荡荡的老街上,呼吸老街扑面而来五味杂陈的气息,目睹两边陈旧的木板门,因为风雨侵蚀,木门上的油漆已经剥落殆尽,暴露出木头的筋骨,是那么触目惊心。此情此景心中不免生出一丝淡淡的失落和怅然。

我一路欣赏,一路穿行,自由无阻。老街虽少虽旧,但丝毫不影响你对它的那份喜欢、热爱,你会被它古朴、自然的本色吸引过去。我是一个容易怀旧的人,骨子里不太接受新生事物。是贤惠勤劳的妻子让我记住了老街,是那些为生活忙碌的居民让我熟识了老街,是二月八传统庙会那份魅力让我穿越了老街。老街是纯朴的,它永远不为世俗左右,现代日新月异的流行趋势、花样翻新的商业形式和夺人眼球的营销手段,它像一位世纪老人独守一隅丝毫不为所动,默默留在古镇历史记忆的深处。然而,在这个人人都追求物质的社会,老街已经承受不了这座小镇发展的速度,它被包围在钢筋水泥筑成的高楼大厦和商业味浓的超市之中。置身老街,驻足聆听历史的回响,我在这寂静的氛围中隐隐约约听到了二月八庙会的喧闹与杂乱,叫卖声,吆喝声,脑海里不时放映熙熙攘攘、摩肩接踵的场景来。一只孤零零的鸟雀飞到街上,落在昔日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街上,仿佛没有什么可留恋的,然后吱吱一声又飞走了。这座百年老街,今天被别人无情的抛弃了,没有人欣赏它的美,与别具一格富丽堂皇的新农贸市场相比,倍显孤单、落寞。老街沉默,我亦无语。

快到街尾,蓦然回首,饱经沧桑的老街满眼尽是褪尽繁华后的寂静、平和、淡定。低矮的屋檐,斑驳的墙面,陈旧的店铺,狭窄的街道,在数百年的历史风雨中变得黯然无色。老街满目苍痍向世人娓娓诉说着它曾经的花样年华和市井百态,唱戏的耍猴的押宝的悉数登场,庙会上...铿锵开锣,好一番热闹的场面。时光流转,岁月静好。老街于我,我于老街有着斩不断的情丝,千缕万丝丝丝相衔,扣结成茧。说实话,我喜欢老街的过去老街的现在更要祝福老街的将来,尽管我曾经是多么讨厌过它憎恨过它的不是,并且我很少有时间去光顾它,但我没有理由不爱上它继而去忘掉它忽视它的存在。再见,老街!离别的刹那,我脚步轻轻心中忍忍有些不舍。是的,在世俗文明与现代生活的撞击中,古朴典雅的老街不应该被遗忘,厚重的文化积淀已成为古镇一种宝贵无形的财富。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家乡人们盼望过年一样盼望二月八的到来,新年的泉湖农博会又将如期而至激情开幕......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