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神州风采 >> 正文
云舍人家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红春  日期:2017-12-15 9:17:10  浏览次数:

 

贵州省江口县太平乡的云舍土家民俗文化村,距梵净山仅23公里。因其至今仍然保留着自身民族的风情习俗,被称为中国土家第一村

我与云舍的结缘是从一块路牌开始。

去铜仁的路上,一块块指路牌,像快速闪动的镜头,一个接一个地往身后跑去,那些陌生的地名很难在眼前短暂的停留之后让我们记住。但是一块蓝色牌子上的云舍二字从眼前飘过之后,它便像雕刻在印章上的红字,印在了我的心底。

什么时候去云舍一次?同行的伙伴一句随口而来的话,道出了我的心事。内心居然对云舍生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牵挂。

什么时候去云舍一次?原本以为格外期待的旅行总是很难实现,没想云舍之行来的又快又突然。

快到了我还没有来得及幻想一下它的容颜,还没来得及在网上查找一下与它相关的资料。我便匆匆地跟它见了面。像一个贸然来访的客人,我的到来一定吓了云舍一跳。

仓促见面,云舍比我期待的还要美好。村口的小溪清澈到可以洗净四周的空气、天上的白云、远处的青山,甚至可以洗净人们的眼睛。溪边的垂柳妩媚缠绵,小溪里调皮的鸭子不停地扎着猛子,一派恬淡自然的家园风光就这样撞进我们的视线。

初看云舍的景致与湘西颇有几分相似,但仔细体会一番,却又大有不同。云舍的山与水都是满含温情的,一种女性般的温柔缠绕其中,它宽厚温暖,纯真善良。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管你从哪里来,来云舍抱什么目的,云舍人是不会理会的。你来,他把你当朋友,乐呵呵与你交谈;你走,他也不跟你依依不舍,缠绵挽留。一切来去自由,只要你觉得好就行。

云舍的各处景点多是自然生成,无有意打造之嫌。景点与景点之间也是过渡流畅,衔接自然。每处景点均为全开放式,包括观看民俗表演都不收取门票。想看就看,想走就走,想参与演出,跟管事的说一声,他就会安排你在节目中客串一把,让你穿越时空,体验一回戏里人生。 

来云舍的游人不多,这是我们希望的。在安静的村子里闲庭信步,居然感觉自己似乎成了村里的一员,村民见了我们也不诧异,贵州方言张口就来。我们也就照单全收,回他一口纯正湘西话,对方完全心领神会,全程无障碍交流。

老人家,你这是在做什么啊?村子中央,几间茅草房舍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伯在茅草屋的水槽里忙碌着。

老伯也不认生,继续手中的活儿,头也不抬地答道:做纸。老伯此话一出,吓我一跳。这就是渊远流长的云舍土法造纸工艺吗?再一看,这简陋的茅草屋旁豁然立着造纸作坊的牌子。牌子详细地介绍了云舍流传千年的造纸工艺。

果然不同于一般的乡间村落,一句云舍造纸,蔡伦为师就把它跟古代文明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

我不由得停下脚步,一边看老人家操作造纸过程,一边听他介绍云舍的土法造纸。

云舍的土法造纸已经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取材于当地的毛竹,经过切竹、淹竹、捣刷、制浆、捞纸、晒干、打包等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看着老伯动作熟练地将一块装有网纱的木框在水槽里荡几荡,再把木框拿出水面,木框的网纱上就均匀的铺上了一层薄薄的黄褐色的膜,膜上的水分稍微滤干后,轻轻地把膜从网纱上分离开来,平铺在桌子上,就是一张散发着竹香的纸张。

这便是中国的造纸术!人类文明史上的杰出的发明创造之一。一下子,古老文化穿越时空,如此邻近、如此亲切地呈现在面前时,让我始料不及。

拿起一张已经干透的竹浆纸仔细端详:粗糙,绵韧,没有光泽。对着阳光,清晰可见那些没有均匀散开的竹纤维,它们横七竖八的嵌在纸张里面,像一幅陈旧的古代地图。不得不让人产生好奇,想象着这些清晰的纹理背后,一定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老伯,你做好的纸张怎么卖?”“十元五张。老伯似乎对我们的这桩生意并不惊喜,手中的活儿始终不停歇。一张纸才卖两块钱,老伯忙活这半天也挣不到五十元,还不能算上前期切竹、浸泡、捣烂等准备工作的成本。

并且,这种纸张并不适合书写,也不能当餐巾纸使用,唯一的好处就是用来包茶叶、做成香纸。但这两项用途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不是很重要。为此,围观老伯做纸的人多,买纸的人寥寥无几。

现在机器造纸又省时又省力,老伯你手工造纸一天到晚忙活怕也挣不下几个钱?围观的游人说出了他的困惑。老伯笑了:年轻人,你说的是实情。我造纸真不是为了卖钱,是舍不得丢这份手艺,云舍造纸三百年,总不能到了我们这一代就让它失传了吧?

土法造纸是多年以来云舍附近许多土家族人的谋生手段之一。这份手工技术,已经成了云舍人生活的一个部分,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尽管它渐渐失去了原来的作用,但云舍人还是坚守着这份技术,不为谋生,只为传承。

我掏出十元钱买了五张。高兴地拿给朋友看,朋友开玩笑道:真拿回去包茶叶啊?我回答:十元钱全程观看了一次土法造纸,十元钱买回几张历史的记忆,我赚大了。 

 握着这一卷略显粗糙的生态纸,我在太平河边走了一圈,绕过神龙潭,再次回到造纸坊,远远看着老伯虔诚劳作的身影,内心居然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敬,既是对远古文明的崇敬,更是对老伯坚守这一份非物质文化精神的崇敬,握着这一卷竹浆纸,仿佛是握着一部古老的云舍文化,它,沉甸甸的。

离开云舍,中国土家第一村的牌坊在我们身后高高的耸立着,那些集趣味、喜庆、感恩的土家婚俗的画面已经模糊,嘹亮的唢呐声已经停息,然而老伯站在水槽边双手晃动着网板的镜头却挥之不去。看来,高大的土家第一村牌子,远没有那些低矮的造纸作坊能够占据我的心。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