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到野外去走走了,于是便趁着久违的阳光到乡下去。因是隆冬时节,虽然出了太阳但还是寒意逼人,加之还有未退去的严霜,更觉得野外肃杀。
这时候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只是要找个地方晒晒太阳。毕竟在城市的楼林广宇中,除了街道还是街道,除了高楼还是高楼,就连要找个放得下心身让自己小憩一下的地方来也是奢望。几处公园里待这样的天气早以是人满为患,根本没有能够安放自己的地方。到野外去,才是唯一的希望。
终于来到了一片河滩。滩上的小草虽然早已枯黄,但尚未完全死去,在河滩铺上了满满的一层,不远处还有一条小港子穿过了这片滩,小港里有水,并没有流动,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这条港,但小港却与河连着,或许还是河里的水倒灌进了这条港子,港子里有一条小破船泊着,船身已经发白,有几片木块开始发霉似长起了青苔,估计这条船和这条港是这般情景已有些时日了。
正是这般情景,却让这片河滩更加宁静。于是,便在这小港边的河滩上坐了下来,一边看着这破船,想象着它的过去,猜测着它的历史,感叹着它的今日;一边却将自己的思绪放飞,让她飘,飘到了童年,在如此相似的小港边嬉戏;飘到了少年,在涨满了水的小港中顺流而下;飘到了中年,希望停驻于一处港湾;飘到了如今,在小港边的河滩上寻找宁静,不觉哑然失笑。
不知不觉中,顺着这条小港,远远望去,滩的边上,港的那头,却是一片杨树林。这时候的杨树早已落尽了叶子,新芽还没有长出来,杨树光光着丫枝立在河滩上,在河风中偶尔摇曳,更显得这河滩是如此荒凉。
突然,在那光光的高高的杨树枝丫上,有一个黑色的东西跃入了眼帘,注目细看,原来是一个鸟窝,一个砌在杨树上的鸟窝。忍不住走近杨树林,越走近鸟窝越显得大。是的,这就是一个大大的鸟窝。但不知道这是什么鸟在这杨树上砌的。
望着这树上的鸟窝,思绪便回到了少年时代。那时候,掏鸟窝是大家的最爱。每每到了秋冬时节,小孩子们放学回家或者周末放假,便背着一个篓子或者箢箕什么的,带着一个扒柴的筢子,大家吆喝着往山上往树林中去。女孩子用筢子扒地上的脚柴或者柴叶子,而男孩则到处钻来钻去,寻找鸟窝。一旦发现一个鸟窝,便爬上树去将鸟窝拆了,一根根柴棍子丢下来,一个稍大一点的鸟窝就可以拆到一箢箕柴。有时候,在拆鸟窝时可以掏出一窝鸟蛋来,有时候则一边拆一边受到大鸟的攻击,也有被鸟啄伤了手和眼睛的。
对于拆鸟窝,小孩子虽然很喜欢,但家里的大人们却常常不让孩子们去拆,说是“散德”,有的还说是“罪过”。估计大人们的理解就是鸟儿要砌一个鸟窝很不容易,和人类砌房子一样要花很多的功夫,随随便便就被人们拆了,实在可惜。加之拆鸟窝一般都是秋冬时节,来年鸟儿要孵化小鸟也没有地方了,这还真是一件“散德”的事情。
现在,很多以前有的鸟诸如喜鹊、乌鸦等喜欢在高高的树上砌鸟窝的鸟都不见了踪迹,不知道是鸟窝被拆了还是鸟本来就少了或者这些鸟生存的环境改变了,总之就是见不到这些鸟了,也没有听到过喜鹊叫喳喳的声音。而今,又在这个杨树上看见了一个大鸟窝,看来,那些失踪了的鸟儿又会回来了。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