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湘江评论 >> 正文
让“不敢腐”“不能腐”真正上升为“不想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吴旭  日期:2017-9-1 9:51:54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的铁腕手段“打虎拍蝇”,以《准则》《条例》织密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一大批“老虎”“苍蝇”渐次落网,权利被关进了制度笼子。但是,在党中央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不收手”者,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为何?

导致腐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看,人的思想是主观方面的。不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老虎仍旧还是老虎,仍然会要吃肉;苍蝇也仍旧是苍蝇,不会像蜜蜂一样出去采蜜。因此,治理腐败需要从“主观入手”,筑牢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让“不敢腐”“不能腐”真正上升为“不想腐”。

要常补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才会有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要常修为政之德。做人要讲道德,为政要讲政德。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立国之基。政德之大莫过于大公无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私分明是党性要求,“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秉持公心,善念善举就会涌现。一心为公则消除了腐败动机,公私分明则划清了公私界限,廉洁奉公则摆脱了私欲羁绊,使不想腐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正是“不想腐”所需之境界。

要常涵为民之情。为民造福是古今仁人志士清廉自守的内在动力。韩愈提出“吏为民役,非以役民”,摆正了官民关系。共产党人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筑牢宗旨观念,才能摒弃“做官当老爷”的特权思想,务公仆之事、尽公仆之责、坚守公仆本色。一心为民造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犹恐不足的人,一定同腐败水火不容,也就更加不会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的利益。

要常戒贪奢之欲。贪腐的直接动因是觊觎财富地位、追求升官发财。对物质财富和享乐的无节制贪求,扭曲了价值观,见利忘义,从而使人坠入腐败深渊。《菜根谭》称“人生只为欲字所累”,挖出了病根;道家主张“不欲以静”“不物于物”,给出了修德止欲的良方。明代于谦“但求名节不坠地,身外区区安所求”。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贪腐无隙侵身。常戒贪奢之欲,不为物累,“不想腐”的信念自然就会更加坚定。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