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无禁区、零容忍、全覆盖的铁腕手段“打虎拍蝇”,以《准则》《条例》织密从严治党的制度笼子,一大批“老虎”“苍蝇”渐次落网,权利被关进了制度笼子。但是,在党中央的反腐高压态势下,仍然有“不收手”者,铤而走险,以身试法,这是为何?
导致腐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观因素是决定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是根本,外因是条件。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看,人的思想是主观方面的。不解决思想层面的问题,老虎仍旧还是老虎,仍然会要吃肉;苍蝇也仍旧是苍蝇,不会像蜜蜂一样出去采蜜。因此,治理腐败需要从“主观入手”,筑牢党员领导干部“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让“不敢腐”“不能腐”真正上升为“不想腐”。
要常补精神之“钙”。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党员领导干部只有坚定了理想信念,才会有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才能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要常修为政之德。做人要讲道德,为政要讲政德。道德是立身之本,政德是立国之基。政德之大莫过于大公无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私分明是党性要求,“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秉持公心,善念善举就会涌现。一心为公则消除了腐败动机,公私分明则划清了公私界限,廉洁奉公则摆脱了私欲羁绊,使不想腐成为自然而然的事。“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正是“不想腐”所需之境界。
要常涵为民之情。为民造福是古今仁人志士清廉自守的内在动力。韩愈提出“吏为民役,非以役民”,摆正了官民关系。共产党人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筑牢宗旨观念,才能摒弃“做官当老爷”的特权思想,务公仆之事、尽公仆之责、坚守公仆本色。一心为民造福,呕心沥血、殚精竭虑犹恐不足的人,一定同腐败水火不容,也就更加不会以权谋私、损害人民的利益。
要常戒贪奢之欲。贪腐的直接动因是觊觎财富地位、追求升官发财。对物质财富和享乐的无节制贪求,扭曲了价值观,见利忘义,从而使人坠入腐败深渊。《菜根谭》称“人生只为欲字所累”,挖出了病根;道家主张“不欲以静”“不物于物”,给出了修德止欲的良方。明代于谦“但求名节不坠地,身外区区安所求”。张伯行“一丝一粒,我之名节”,贪腐无隙侵身。常戒贪奢之欲,不为物累,“不想腐”的信念自然就会更加坚定。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