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小学的时候,我们就读过《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朱德的扁担》这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几十年来,一直被人们传颂着,教育、感动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人,它反映出朱德总司令的吃苦耐劳、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也必将永远的传承下去。
《朱德的扁担》这篇文章本身的知名度、美誉度,享誉中外,而有关《朱德的扁担》文章的署名、稿费以及文章作者的清廉故事,却鲜为人知。
入选在小学课本的《朱德的扁担》没有署名,其作者是被毛泽东誉为“军之良才”、郴州汝城籍开国上将朱良才。
原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前夕,中央军委面向全军全国举行的征文活动中,朱良才的《朱德的扁担》,入选在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的《星火燎原》第一卷,这篇用朴实、亲切的语言,寥寥600多字,讲述当年朱德在井冈山,每天翻山越岭挑军粮,战士们采取“偷藏”扁担的办法让朱德保重身体,而朱德则亲手在新找的竹扁担上写下了“朱德的扁担”5个大字的感人故事,就出名了。后来教育部门派人上门找朱良才,要将《朱德的扁担》列入小学语文课本之中,朱良才很痛快地答应了。但条件是:一不谈稿费,二不署作者的名。据朱良才的儿子朱新春在《文史精华》2012年第1期记述,朱良才当时说道:教育后代,谈什么钱!讲的是朱老总,又不是讲我,署我的名干嘛!要记,就记住朱德嘛!
更为有趣和称奇的是,朱新春在“开国上将朱良才与《朱德的扁担》”一文中回忆道:作为作者的子女,我们兄妹几人还真不知道《朱德的扁担》这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是自己的父亲写的。以至上小学时,当学完这篇文章后,我还傻呼呼地拿着课文去向我父亲炫耀:“爸爸,你知道吗,朱德还挑过扁担呢?”我爸爸呢,也故做惊讶地:“是吗?朱老总还挑过扁担呀!”这下,我更加得意了,竟然还滔滔不绝地向《朱德的扁担》的作者,介绍起《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来。后来,经过多年的流传,《朱德的扁担》也更加名扬四海了。我父亲就将我们兄妹几人叫到一起,专门谈了《朱德的扁担》一事。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为什么不叫署名,因为我写《朱德的扁担》是为了宣传朱德,宣传我们的革命领袖,不是为了宣传自己。我为什么不谈钱?你们想想,朱老总参加革命前是滇军的少将旅长,他为了人民的翻身与解放,抛弃高官厚禄上了井冈山,和年青的战士们一起挑军粮,我把他以身作则的光辉事迹写下来,是为了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不是为了钱。所以,不仅我不谈钱,今后,你们谁也不许去要什么稿费。”
将军的家风家教,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军的清廉情怀,可亲可敬!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