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寒流袭来的时候,高血压、中风患者、糖尿病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生理反应。这是因为人体对气温下降有一个适应过程,气温逐渐下降,人体的反应并不强烈,而且能逐渐适应这种寒冷的环境。但骤然变冷,我们往往不能适应,尤其是老年人以及各种慢性病患者,血糖、血压会升高,如果不加以注意,严重的可能会导致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等状况。
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不是老年人的专利,随着人们膳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中青年人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大量饮酒等因素,导致高血脂、高胆固醇、冠心病、脑血栓,对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来说,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保障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
为什么到了冬天,心脑血管病就会多发呢?
1.天气寒冷,气温多变。寒冷的天气下,血管会收缩、痉挛,如果本身有动脉硬化的状况,且血管有50%以上的狭窄,就非常容易发生心肌梗死。
2.冬季里重大的节日接连不断,饮食的热量总体、脂肪都比往日偏高,作息也比较不规律,情绪更容易波动,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的异常波动,增加发病几率。
3.运动不得当。心脑血管患者如果进行特别剧烈的运动,血液向身体的其他部位供给增加,导致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尤其是喜欢晨练的人,清晨的血小板更容易聚集,血压容易升高,心跳增快,这些都会增加发病的几率。
一定不能犯的大忌!
1. 冬天猛进补?错!国人都有冬天进补的习惯,特别是炖汤、炖肉等食补更是大受欢迎。然而,许多心血管病患者都是由于饮食、运动不注意才生病,即使疾病控制的不错,也不能放松警惕。别说炖肉等高热量的食物,即使是炖汤(特别是放了中药材的炖汤)也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2. 冬天忌着凉。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寒冷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也会比平时要高,如果着凉受寒,容易发生心血管意外。所以,心血管病人要随时保暖工作,切勿“要风度不要温度”。
3. 出门忌太早。冬季清晨室外温度最低,中医也指出,冬天清晨寒邪、湿邪中,此时外出容易引来外邪入侵,发生感冒咳嗽,甚至心脑血管意外。此外,太阳还没完全出来前,空气含氧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所以,心血管病人冬天要早睡、玩起,最好等太阳出来后再到室外活动。
4. 洗澡久身子才暖和?别!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而且洗澡时间也比较长。然而,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意外。建议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超过20分钟家人要及时关注。
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呢?
1.杜绝隐患。避免天气给我们带来的麻烦,最根本的还是注意御寒,特别是在寒流期间,减少外出活动时间,能在室内解决的事情尽量不要外出,尤其是在最近天寒地冻的时期,风又大,外出是非常危险的;
2.关注天气,保护好自己。随时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尤其是头部和足部,必须外出时戴好帽子,穿好保暖、柔软、宽松的鞋袜,要注意保暖,不能冻伤;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注意修剪趾甲,避免甲沟损伤而引起坏疽;
3.注意合理的膳食。千万不可把饮食控制简单理解为少吃粮食,不吃甜食,不吃肉,应该遵循合理膳食的原则,要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保持营养均衡:也就是说食物选择要多样化,谷类是基础,限制脂肪摄入量;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减少或禁忌单糖及双糖食物5高膳食纤维膳食,减少食盐摄入;定时、定量、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坚持少量多餐。一般说我们推荐患者把一天摄入的食物总量分成五份,早上吃1/5,中午吃2/5,晚上吃2/5,两顿饭肯定不行,这样可能会导致 患者身体里面一些新陈代谢的改变,糖尿病人一般建议少食多餐,餐数越多越好。
4.运动必不可少。千万不可认为冬季寒冷,就忽视了运动,要坚持每日饭后1小时简单轻松的运动,但应注意,有高血压、心血管疾患的朋友要避免早晨过早的进行户外运动,以防发生意外。尤其是在冬季最寒冷的这几天,以及雨雪或雾霾天气,更要避免外出运动,尽量或者必须选择室内运动,简单而又方便的律动是很不错的室内运动,它的适用性强、不剧烈、效果又好。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