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要闻快讯 >> 正文
听基层干部谈忧说盼
(深阅读·基层干部状况调查①)
来源:红网  作者:杨文明 吴 勇 李 刚  日期:2018-1-19 8:52:54  浏览次数:
 

 

  编者的话

  基层,是整个社会的“地基”。这个“地基”,幅员最广、人数最多,是社会的主体,也是时代的主流。基层干部,是党和国家工作的“基石”。他们奋战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党的决策能不能落实,关键就看基层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他指出,“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也是干部干事创业、锻炼成长的基本功训练基地。”

  “深阅读”栏目今起推出“基层干部状况调查”系列报道,请记者走进基层,触摸“基石”,记录他们繁重琐碎的工作,倾听他们坦诚真实的心声,展现他们平凡又伟大的奉献。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5+2,白+黑”“星期六保证不休息,星期天不保证休息”……在基层调研,问起基层干部的工作与生活,这些情况常被提及。然而另一方面,网上有些声音认为,基层干部过得很清闲,刷刷手机、看看报纸一天就过去了。基层干部怎么看待网上议论?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如何?他们有哪些具体苦恼?对未来有哪些期盼?记者对此进行了调研走访。

  感慨——

  忙得要有“三头六臂”就好了

  “不排除有个别地方的干部过得比较轻松,但你要问我个人的情况,真没有时间坐在办公室看报纸!”西部某省,主抓扶贫的乡镇干部王可(化名)快人快语。

  王可告诉记者,就拿完善贫困户档案一项工作来说,就不轻松,要了解“家庭人员构成、住房改造前后照片对比、种植养殖种类及数量、扶持项目公示、会议记录、入户走访、满意度调查”等内容。一方面,因为建档的需要,要大量填写表格等资料。另一方面,必须跑动,“不到贫困户家中实地调查那是不行的,这又是很细致的事情。”

  带群众发展经济、化解矛盾纠纷、落实上级各项民生举措……不少农村基层干部说,在基层工作,看似简单的事情有时候要来回跑很多趟,真希望自己是“三头六臂”就好了。

  王可举例说,2017年3月,自己的工作单位拿出5万元作为捐款,给农民购买农产品,之后他就开启了漫长的报账经历,“一直到2017年底才跑完报账手续,这中间都是在处理招标、缴税、审计等具体流程。”王可说,“2017年6月份就给农民建完的房子,预计2018年5、6月份才能处理完各种相关手续、事务,这些协调工作占用了大量精力”。

  除了这些工作,基层干部反映开会也占用了本该服务群众的时间。北方某地一位部门副职干部告诉记者,上午一个会、下午一个会实属正常,晚上加班开会也是常态,有时一天要开五六个会。自己部门的会要参加,一些工作上本不相关的会,作为相关部门也要参加。“文山会海的状况依然存在,用于具体工作的时间少了,给群众办事的时间自然就少了,群众经常找你你都不在,难免引起群众的不满。”他说。

  西南某省一位乡镇干部张成(化名)表示,此前当地就有部门因为没有专门开会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被通报批评,“我们也能理解通报是为了督促大家重视脱贫攻坚工作,可是这样的通报一发,你说谁还敢不开会?中央的重点工作要开会传达,省市县的工作不也得开会?结果越往下必须开的会就越多。”

  紧绷——

  任务一项接一项,限期完成

  王可告诉记者,目前绝大多数政策落地都在县乡,从脱贫攻坚到民生保障,还有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再到拆迁维稳、入户做群众工作,都离不开基层干部。

  “上边分下来的任务往往要求很细,一级压一级。许多干部每天疲于落实这些任务,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基本没有,时间长了,能够主动找问题、想办法的干部就少了。”一位县级干部说。

  张成说,前不久,当地被上面点名批评,省里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其实是需要时间的,而期限又有要求,根本来不及上门做群众工作,只能在期限内一次性取缔关停。但一旦群众上访,板子不是还要打到我们身上?”

  “法治国家建设强调严格依法依程序。依法依程序都是需要时间的,但是当前不少地方要求限期完成,根本就没给留足时间。”张成告诉记者,以群众工作为例,“有些工作是群众理念的问题,群众工作很有必要;但有的其实是群众利益的问题,没有足够补偿,老百姓算不着账,就会不愿意拆迁。”

  一些干部建议,干工作也要建立适当的容错机制,否则做什么事都瞻前顾后、畏首畏尾。同时,应该适当赋予基层干部工作上的宽松性,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具体工作过程中,针对地方情况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忧虑——

  事多人少,留不住人

  在调研中,多个基层单位负责人还向记者表达了“留不住人”“引不来人”的困境。

  “我们要负责抽检5671平方公里国土面积范围内的药害残留,而且是山区,但人却只有5个。事多人少,这是目前我们这里面临的最大问题。”广东英德市植保植检站站长欧浩明说。

  由于人少,要抽检的面积大,欧浩明和站里的同事一年中至少有一半时间在24个乡镇的田间地头,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办公室、检测室两头跑。过去植保植检站主要承担指导农户科学施肥、科学用药及种植指导和宣传,后来社会各界对农产品安全问题高度重视,英德市植保植检站承担起了从生产、种植环节杜绝药害残留问题的职责。职责和工作量是增加了,但植保植检站还是以前的5个人。

  “不仅仅是人少,年龄结构也是问题,站里5个人,3个已经年过50,另外两个也过了45岁,年轻人一个没有。”欧浩明很担心,他们退休之后,还有谁能够接替得上。

  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原因复杂,有编制的问题。另外,工作辛苦、待遇低,年轻人不愿意到植保植检站这样的基层单位,来了也留不住。欧浩明也曾经向上级主管部门谈过,想借用几个人,或招录几个非编人员,但因为各种原因也只停留在设想中。

  期盼——

  网民多些宽容和理解

  “不管好事还是坏事,千万别成舆情热点,不然就是一通忙乱。”西南某地宣传部工作人员陈某告诉记者,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一旦成为舆情热点,会极大增加基层工作量。

  “像我们这样的西部欠发达县,正能量成热点的概率极小,热点基本都是负面。”陈某告诉记者,经过几次舆情热点的锻炼,自己对如何处理,也算是略有心得:尽快披露事实,优先回应网友质疑……

  然而,陈某却坦言工作不易。“舆论引导讲究快,可是绝大多数网友根本等不及调查结果,很多时候是情绪宣泄。”陈某告诉记者,一次该地出现旅游纠纷,网上一边倒地批评当地,可是通过调查发现,却是游客挑衅。“虽然最后真相大白,可是对我们当地还是有影响。看着网上恶评,一些干部也比较气馁。”

  “我也知道,在网上我们基层干部形象不好。”东部沿海某地一县委办工作人员严明(化名)认为,有一个原因在于“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负面新闻传播更广一些,“比如最近的两条新闻,一个是村支书把住别墅的亲戚定为贫困户结果被免职,另一个是90后干部扶贫路上殉职。两相比较,前者受到很多人关注,后者却很少。”

  调研中,很多干部都表示,对群体中的“害群之马”当然要清除,但也期盼网民能看到广大基层干部是好的,对基层干部多点宽容和理解。

  统筹:陈亚楠 许丹旸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