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宗教邪教 >> 正文
商业时代如何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乱象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黑海夫  日期:2017-11-29 9:22:03  浏览次数:

 

乱烧香、烧高香属于应当治理的行为。资料图片


   佛前万元一炷香,是信仰行为还是借机敛财?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是否禁止一切经营活动?如何消除清净庄严佛教道教场所的商业逐利乱象?

  近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等12部门联合发文,就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提出意见。记者针对相关问题,采访了国家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和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负责人。 

  直指商业化乱象 

  2013年,山西五台山查封两个非法敛财“黑寺庙”;2014年,千年古刹北京潭柘寺内“功德箱”鱼目混珠变成上市公司“小金库”……种种乱象频被曝光,引发舆论持久关注。

  佛教道教在我国历史悠久,信众较多、影响广泛。近年来,佛教道教总体发展平稳,但一些问题日益显现,社会反映最强烈的就是商业化问题。《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针对目前主要存在的4种问题进行了梳理。

  最突出的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是“宗教搭台、经济唱戏”——地方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经济发展为由,将名山古寺“圈”入文化旅游景点,从而抬高门票价格;非宗教活动场所大肆兴建庙宇宫观,耗资巨大滥塑大型露天宗教造像,通过助推宗教热,打造旅游景区。

  一些非佛教道教活动场所或组织,雇佣假僧假道,乱烧香、乱放生、乱设功德箱,非法开展宗教活动,收取宗教性捐献。例如,烧香、放生本是佛教道教信众常见的传统信仰行为,但诱导游客和信众烧高香、抽签卜卦,炒作售卖“头香”“头钟”等,就属应当治理的行为。

  乱烧香、烧高香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安全隐患,乱放生可能造成外来物种入侵和人身伤害。

  此外,一些组织或个人将寺观视为牟利工具,进行承包经营,甚至将其作为企业资产推向资本市场,受到社会舆论诟病。 

  厘清“合规经营活动”边界 

  无论是今年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还是此次发文,都对寺庙宫观“合规经营活动”作了明确规定:“佛教道教活动场所内可以经销佛教道教用品、艺术品和出版物,开展与其宗教宗旨、习俗相符的经营活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每个人、每个组织都无法避免进行经济活动,宗教教职人员、宗教活动场所也不例外。佛教寺庙、道教宫观为了维持正常运转,除接受宗教性捐赠外,也可进行必要的经营活动,比如开设法物流通处、经营素餐馆等。

  “只要经营活动的收益用于宗教场所的自养或与其宗旨相符的活动以及公益慈善事业,就是符合历史传统且被法律政策允许的。”国家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次文件中也对此予以明确,并提出规范管理的意见。

  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学诚说,出售生动形象的佛教文化产品旨在向大众传播喜闻乐见的佛教文化。规范经营中,其标准定价应是成本价,而不是为盈利。

  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表示,道观经营要自觉熟知法律法规,并按照相应规定厘清边界,积极探索道教自养经济新模式。

  在允许合规经营的同时,《意见》也提出要加强佛教道教团体和场所财务监督管理。佛教道教团体和场所应当执行国家统一的财务、税收、资产、会计制度,依法办理税务登记,如实申报收入状况、资金使用情况等重要信息。要引入社会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财务公开,以适当方式向信教群众公布财务收支和接受、使用捐赠情况。 

  找准症结联手施策 

  国家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成因深刻、复杂,内因在于佛教道教人才建设滞后,有的教职人员戒律松弛、教风不正,在社会不良风气裹挟下,追逐名闻利养;外因在于商业资本介入,将人们的信仰需求视为商机,将寺庙宫观变为一些个人、组织或地方政府的牟利工具。

  针对存在的外因,《意见》第一条便提出佛教道教活动场所的非营利性质和严禁商业资本介入。同时,也对各级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提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辩证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不得以发展经济、促进旅游等名义助长“宗教热”。

  对于不容忽视的内因,《意见》提出,支持佛教界、道教界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抵御商业化侵蚀的能力。

  学诚表示,抵制商业化的根本之道还须加强自身建设,加快中国佛教的现代转型,让传统的寺院在现代文明里焕发新生。各个寺院应建立僧俗有序的系统学修体系,构建以戒律清规为基础的现代管理模式,加强规范传戒,坚持基本宗教生活,从根本上保证佛教教职人员的整体素质。

  李光富说,对于道士,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规戒律,弘扬抱朴守真理念,自觉抵制奢靡之风和逐利活动。同时,贯彻落实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

  国家宗教事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不仅牵涉面广,而且利益纠葛复杂。因此,《意见》强调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和公安、住建、文物等相关部门要加强各自领域监管和治理力度,对存在商业化问题的场所和组织,其主管部门负主要治理责任,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

链接:

12部门10条举措望还佛门清净


   宗教商业化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宗教界人士对多地出现的“名山被上市”“寺庙被承包”“僧尼被假冒”等一系列乱象表示痛心。去除病灶需要对症下药,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宣部、中央统战部等12部门近日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症佛教道教领域出现的商业化乱象,从10个方面提出了治理的具体举措。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何蓉认为,《意见》主要针对的是佛教道教商业化方面存在的一些乱象,“社会反应比较大的是寺庙承包、假冒僧尼诈骗信众和游客,还有景区包围寺院,门票非常高。所以,在2012年宗教局一个关于处理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的意见中,把这个称之为乱象。”

   对于一些寺庙和道观过度商业化的乱象,不论是信众还是游客普遍比较反感。接受采访的游客说:“过度商业化确实不合适,给游客带来的就是门票上涨。”

   何蓉表示,12个部门联合下发《意见》,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既体现了对这方面问题的重视,也是势所必然。“这么多部门一起来做这个事情,是因为在宗教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不仅仅是宗教管理部门的事情,要很多部门共同完成管理工作。宗教工作范围比较广,涉及的社会因素也比较多,所以是12部门共同下发通知。”

   中国佛教协会综合研究室主任明杰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佛教界对《意见》的出台高度关注和坚决拥护。“这个《意见》将在新时代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中国佛教协会将引领全国佛教界认真做好《意见》的学习和宣传,继续着力加强佛教的自身建设,自觉抵制商业化不良影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依法依规治理佛教商业化问题。”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孟至岭接受采访时表示,《意见》的出台意义重大,有利于维护佛教和道教界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健康发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我们坚决拥护《意见》精神,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治理工作。同时,道教界要加强自身道风建设,严于律己,加以改进,对社会风气、净化人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