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思考,且行走
白天,是一双奔走的脚步;
晚上,渫溪河边,槐树之下,是一盏经久不息的灯光。
覃大嫂住在曾德义屋子东头。每晚,见西头的木板房里,灯总是亮到很晚,不由来看看。透过木窗里望,她看到“王总”总是坐在桌前,想着什么。桌上,摆有纸笔,上在写有一些什么。
也就在这种对薛家村这块土地零距离的抚触与深情的思考中,王新示的心里渐渐描绘出一副“图”来,关乎薛家村的现在,也关乎薛家村的未来……
王新法的基本思路是:薛家村的脱贫及发展,要围绕“三色”做文章。一是“红色”,老区人民的斗争史;二是“绿色”,薛家山水山青水秀的原生态风景,及薛家茶产业;三是“本色”,薛家人“原汁原味的土家生活画卷”。做到以“红色旅游兴村,绿色茶业富村,本色治理立村”。据此,可制定“4个三年计划”——1,2013-2015,全面规划,摆脱贫困;2,2016-2018,稳定发展,小康生活;3,2019-2021,加大积累,富民强村;4,2022-2024,回报祖国,感恩社会。
一年之后的7月,石门县扶贫工作队队长王军来到薛家村,在工作毫无头绪时,和王新法有一次长谈。王新法将他的薛家村发展思路和盘托出,王军说,他“又惊又服”,“有顿开茅舍之感”。
这是后话。
当思考渐成熟时,10月这一天,王新法对曾德美说:“大妹子,一个人要在土家结亲,他要怎么做呀?”
曾德美不解看着他。
“新来乍到的,他总得拜下码头对不对?”
“他得混个脸熟对不对?”
王新法边说,边笑。
曾德美明白了。
这一天,2013年10月8号上午10点,一场简短而特别的会议在薛家村村部召开。会名,叫“‘与民共富’碰头会”,到会的是时任南北镇政府书记匡斌、镇长段少帅,薛家村村支书覃遵彪、王新法与曾德美。书记镇长自是一番欢迎辞,王新法开场则念起了他在来薛家村之前给时任河北省委主要领导金山的信。之后,他说:“我来了,欢迎不欢迎,我都要来。什么身份来?共产党员的身份来!军人的身份来!来干嘛?与薛家村老百姓共富裕,并且——”他停顿了一下,手一挥,加大了声音,“造一个新的薛家村……”
这话说得……曾德美瞅了他一眼。
王新法停下来。
覃遵彪鼓掌。
大家鼓掌。
掌声停下来后,不知是谁,冒出一句:“只是……”。王新法望了一眼发言人,他太明白“只是”后面的意思了。这个“只是”,老支书王承梅讲过:“王总呀,薛家村这地方,不是一天两天能变样子的,村子是出了名的穷,干好的,好说,干不好,那么多钱就白花了,丢个几十几百万,是一粒沙子掉湖里,听不到水响,你……”。一直跟着他看这看那的曾德平不止讲一次:“王总呀,不,老王,你都60出头了,一把老命搭这里不值,你看,本村的人,年轻一点的,都个个都挤着往外走呢,再说,花甲之年了,身体吃不消呀!还是回石家庄安度晚年吧。”其实,这些问题,他何尝没有想过?人说人过60就老了,而他只觉,人过60,余年已经不多。这个减法,他与孙景华早已算过,答案是残酷。至于困难,你们又哪知道“一个在24年的雾霾里靠大口呼吸过来的人”,一切风霜雨雪,又有哪一样不云淡风轻呢?王新法又补了几句,说:“我觉得,不管如何,总得有人去想,去行动……”
王新法从来都是行动派。
24日:村委会。王新法提议六塔山建“山河园”项目。约定25号看红岩洞;
25日:王新法、覃遵彪、贺顺秀等10个人上六塔山。山河园分六塔与(约150亩)红岩洞(约200亩)两处。议定何明化的茶园保留。明天9点村部开红岩洞地主会。争取下午上山量涂自民兄弟、田银平与唐奎香的地。
26日:朱大哥来访。王新法答应给朱家安上电。
27日:陪王新法上午看特困户田美莲。看到没电,王新法脸色很不好。路上,反复讲“今年过年一定要用上电”。
28日:与王新法去南北镇供电所、民政所,协商田美莲用电问题。民政所承诺补助2000元,王新法个人捐资1000元。
去林业站找田站长,王新法向田站长“游说”“山河园”。
下午,王新法走访老书记林昌义。
29日:王新法绘出“山河园”建设草图。与覃书记、贺主任商议郑子先、郑革两人在宋垭的土地补偿。王新法说,“现在看来,梦想明朗呈现,但还要做大量工作。”
30:金显娇脚伤,王新法给200元。
晚7点30,贺文清家夜谈。老支书林昌义、老党员贺兴宽、年轻党员贺佩龙到位。贺文清附近的农户闻迅,全围了过来。大家问王新法:为什么到薛家这岩鹰不生蛋的地方来?王新法说“想来”,并畅谈他心目中的薛家村。大伙听得入迷,纷纷说,一个外乡人都来帮我们建设家乡,我们没有不积极参与的理。
以上,是曾德美在《扶贫日记》中记录下的王新法的足迹。
时间是2013年12月24至12月30日。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