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河园之役
“先烈和先人们,我们一定会把家给你们建设好”
——王新法
通天大道
组建“军民同富”合作社后,王新法着手六塔山陵园的建设。
六塔山相关规划已经做好。山上,3.5万株油茶苗已经植下。但是,上山的道路还是重大问题。一是,S303省道126公里处至薛家村邻村——清官渡村的3公里路面需要硬化。二是为缓解车辆清官渡通行压车,省道下线后,应当绕山新开一条8米宽、1公里长直达薛家村部的道路,即迎宾大道。三是,需要打造一条薛家村直通六塔山山巅的大道,此道约10公里长,至关重要。最后这条道,王新法称之为“通天大道”。
下一步怎么做?
王新法说:“修路!”“见山开山,见水趟水,修!”
3月1日,王新法率队挺进六塔山。
《扶贫日记》记载:
“饭后,签定协议后,郑子先等两台挖机上山。名誉村长、贺文清,曾弟育、我等分乘两辆麻木进山。下过雨,路太滑……”
这天,当10来人来到六塔山下,都不由停住了脚步。抬头望去,高高六塔山笼罩在云雾之中。眼前,上山的又是一条怎样的道?!宽不过两尺,茅草与荆棘丛生,只现一条若隐若现的绕山而上的白线。六塔山上,本只有几户人家的茶园,户主平时上山采茶,得带上柴刀,边砍边上。王新法也早有准备,带有柴刀在手。他挥动着刀,砍开第一丛荆棘,走到挖机前,确定基本路线。“隆隆隆”,“隆隆隆”,挖机开始工作。它伸出长长的手臂,张开锋利的爪子,扎进茅草与荆棘中,扎进六塔山贫瘠而又富饶的土地……
尊重土家习惯,王新法先拜山神。
《扶贫日记》记下:
“名誉村长虔诚之至,向山神行以军礼:谢谢土地爷给我我们这块土地;先烈和先人们,我们一定会把家给你们建设好;请您们保佑我们村尽快富起来。”
路在一寸一寸往上移……
每一寸前移都是血汗,每一步延伸都是一个故事。
山腰中,遇到村民孙长龙的茶地。如果从茶地侧直接上去,道路实在太陡。但茶地,又是乡亲的“根”。王新法为难了,便找来孙长龙。孙长龙气喘吁吁跑上山来,挖机停在一边,所有人都盯着他。他看了看,看了看四面,又在茶地里转了一圈,伸手拍了拍茶林,然后,背对着王新法。王新法不知他怎么想的,看着他。“还等菜上桌呀?!——挖呀!”忽然,孙长龙手一挥,对挖机师傅大吼一声……
毁一块茶地可能还不太难,但是,如果遇到祖坟呢?
还真遇上了!
村民漆开毅的祖坟就挡在了挖机的面前,王新法的面前。
土家之俗——又何止土家,哪“家”的祖坟是能随意动的?王新法做事不太考虑“后果”,但遇到挖坟的事还是慎之又慎。山上,两台挖机在等待,山下,王新法在捧着心给漆开毅“讲道理”,讲他的——不,薛家村的“山河园”。人心皆肉长,一席话过后,漆开毅的眼都红了。他说:“迁吧,就让漆家的祖宗第一个进山河园吧,老祖宗别怪我,别怪我……”
通天大道渐渐伸至山顶。
山顶,是村民郑子先兄弟等4户村民连片的茶地。不过,在此前一晚一晚的促膝夜谈之后,补偿方案早已谈妥……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