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涉邪人员教育转化工作是我们同邪教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复杂的战略任务。随着反邪教斗争的不断深入,农村教育转化工作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适应新形势,明晰新思路,强化新措施,开创新局面。理论层面上粗浅地归纳一下,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以期更多的反邪教志愿者在教转模式的探索上做出更完善的创新。
当前农村反邪教斗争及教育转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邪来有因。邪教在农村出现不是偶然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的变革,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既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特别是有的人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从一些地方愈演愈烈的迷信活动来看,无神论市场锐减,有神论又逐渐在广大农村蔓延,从而为邪教组织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二是贫穷起了催化作用。邪教正是抓住农民看病难、致富难的问题,用修炼功法可以治病、可以致富等歪理邪说来蛊惑群众。这种现象往往在贫困地区更为突出。三是愚昧导致无知。在农村,参加邪教组织的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没有科学文化知识,没有厘清是非的能力,更谈不上有辩证唯物主义,他们当中更多的是相信眼前“事实”和传言。加之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少数干部腐败和极少数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方法生硬、态度粗暴等问题,导致部分农民对农村基层政权不满情绪增加,干群矛盾突出,政府在农民心目中的威信下降,农民的政治信仰出现危机。邪教组织正是利用这些矛盾和问题,向农民灌输反动邪说,进行反政府的宣传教育。使有些群众对现实产生了沮丧、失望的心理,遇到困难时,“情愿求神,不愿求人”,信神不信党,精神萎靡,灵魂空虚,追求所谓的“超脱”生活,加入到邪教组织中。
疽除未尽。众所周知,邪教与恐怖主义、毒品并称为人类安全的三大威胁,以其极为疯狂的破坏性,给社会、家庭、个人带来灾难,成为反科学、反人类、反社会、反政府的一股邪恶势力。党和政府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及时在我国取缔各种邪教组织,并予以坚决打击,有力地遏制了邪教非法活动和嚣张气焰。但要看到,由于邪教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当前邪教组织的活动在局部仍比较活跃猖獗。特别是近年来,邪教组织的活动重点有向广大偏远农村转移的趋势,活动由明处转为暗处,这使得邪教组织的隐蔽性更强,对农村的渗透和影响更大,加上邪教组织不断采取新的形式,在农村暗中活动,与我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侵蚀农村基层政权,祸害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
任重道远。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邪教问题,一直以来,我们一方面高压打击邪教犯罪,一方面开展教育转化工作,但就农村教育转化工作成效来看,形势也不容乐观。事实表明他们思想并没有完全回归到党和政府的立场上来,依然赞同邪教的歪理邪说。一方面说明了邪教组织的顽固性和与邪教斗争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同时也突出暴露了我们在农村开展教育转化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也集中说明了长期扎实做好农村教育转化巩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当前农村教育转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邪教活动很长一段时间能在农村泛滥成灾,至今仍未根本消除,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农村基层组织防范抵制邪教的能力薄弱,教育转化巩固工作滞后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通过调查发现,农村基层教育转化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重视不够。在农村,有些基层干部认为邪教人员只要不闹事,就不要大惊小怪。只重视控制,不重视教育。有些干部在日常帮教中说教多,俯下身子实实在在的帮教少。在工作中忽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致使教育转化工作成效甚微。
信心不够。很多农村邪教人员都具有盲从性,一人转化后出现反复,其他已转化人员也会出现反复。近几年来,出现反复的人员不断增加,视线外人员不断出现,反转化活动时有抬头,给教育转化工作带来了难度,转化成本越来越高、周期越来越长。加之由于目前邪教人员多是痴迷程度较深,很多人年龄偏大,身体疾病、家属态度及本人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等原因,拒绝转化的问题比较严重,导致农村基层帮教干部自信心下降,产生了畏难情绪。能力不够。由于被教转对象的特殊性,开展邪教人员帮教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和较高能力要求。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学历普遍不高,在反邪教知识方面十分欠缺,帮教经验也不足,在开展帮教过程中往往方法简单、方式粗糙,以致引起帮教对象反感、抵触、不配合,甚至引发极大的不满情绪,给帮教工作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基础不够。在调研中看到县以下部门、乡镇和村基本没有从事反邪教工作的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基本都是依托挂靠于其它部__门。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工作人员普遍一身兼几职,整天忙得连轴转,加上财力物力有限,反邪教工作开展的少,应付的多。巩固不够。随着对邪教斗争的不断深入,重点人员的教育转化工作难度增大,致使一些村镇帮教工作只重视对未转化人员和不放心人员的防控,而忽视了对已转化人员的后续教育管理,导致已转化人员因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帮教,思想出现反复。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们在农村开展反邪教工作的进程,迫切需要在当前和今后的工作中下大气力予以解决。
全力持久做好农村教育转化工作
邪教问题的实质不仅是政治政权问题,更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问题。思想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改造思想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对邪教人员的教育转化也是如此,不可能通过一个阶段的集中教育转化而解决问题,这需要有足够耐心和信心,不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持久的教育转化,才会把邪教人员彻底争取过来。具体到农村教育转化工作实际,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抓好落实。营造氛围。与邪教斗争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内在的联系,相辅相成。教育转化是一项社会性工作,只有依靠浓厚的社会舆论才能把工作成效推向新的台阶。在农村要充分利用科普宣传、普法宣传、三下乡等活动,采取组织讲座、设立橱窗、张贴标语、悬挂横幅等形式,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来抵制各种科学、反科学行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在农村广大范围内,因地制宜,成立秧歌队、舞蹈队、合唱队、社火队等群众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心气神全部凝聚起来,挤压各类邪教组织的活动空间。优化机制。“团结教育挽救绝大多数,依法打击极少数”是我们做好教育转化工作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面对面帮教机制。做好农村教育转化工作,必须面对面分析每一个邪教人员具体情况,区分每一个邪教案件的性质和危害,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对其进行教育转化,加强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最大限度扩大教育面、缩小打击面、减少对立面。
二是坚持打转一体工作机制。在农村打击邪教犯罪不是目的,教育转化才是重点,通过对邪教顽固痴迷人员的打击处理来达到震慑的效果,造成心理压力,促成大多数涉邪人员及时转化。
三是构建教育转化与警示教育、无邪教创建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四是建立地方与场所帮教力量互动机制,增强场所攻坚帮教与地方巩固工作接茬的无缝对接。
五是不断探索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攻坚帮教工作模式,形成社会力量互动机制。
六是坚持宽严相济的处理机制。
对已转化且有立功表现人员,要体现宽大政策,依法从轻处理,对经教育仍顽固不化的,要依法从严惩处,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与政治效果相一致。巩固成效。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坚持在镇村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下,组建专门帮教队伍,建立帮教和巩固工作责任制。有针对性的为教转对象实施生活救助,心理疏导矫正,寻找就业门路,维护合法权益,调解家庭矛盾等,帮助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婚姻观、幸福观,增强社会断邪教组织反转化渠道,同时通过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引导参加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生活,使他们逐渐达到日常行为符合社会规范,社会认知回归理性,人际关系与社会相和谐的目标。同时还要注意按照对邪教人员分类、分层管理的要求,加强对未转化人员的防范和教育转化,加强对已转化人员的保护工作,彻底切断他们与邪教未转化人员的联系,尽力消除外部环境的影响,避免反复。
几点建议
建议设立农村防邪专项基金。反邪教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宣传、防范到打击、转化,再到巩固回归,涉及的内容和工作量非常大,越是在基层越是在细节工作上,难度越大,任务越重。建议设立农村防邪专项基金,解决长期以来基层反邪教工作任务重、办公条件差、工作人员待遇低、立功奖励落不实等问题。建议设立农村教育转化调研专题。由于一直以来农村教转工作缺乏系统性、现实性、针对性的理论方法指导,工作随意盲目,成效始终没有根本改观,因此建议经常性深入基层开展农村教转调研专题指导工作。建议设立农村教转能手培训机构。由于教育转化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工作人员需要有较强的综合素质。有必要在县、乡镇、村干部及农民志愿者中培训培养帮教能手,来推进农村属地帮教工作有效开展。建议设立农村易感人群分析档案。长期的实践证明,在同邪教组织进行斗争中,绝不能放松对易感人群的关注。从牢牢掌握与敌斗争主动权来讲,不能把全部精力都放在涉邪在册人员的教转上,还要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防疫措施。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