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理论园地 >> 正文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做好新形势下反邪教工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慧星  日期:2017-12-8 14:46:58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短短24 个字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阐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也为治理邪教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大的精神感召力和行动引导力凝聚力量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发展目标上的规定,从国家价值目标层面凝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美好蓝图,是一个振奋人心的价值理想。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发展证明,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带领人民走上富强、民主的道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说服群众,用群众身边的变化说服群众,坚持广大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自觉抵制一切破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罪恶行径。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和邪教描绘的空想目标是有本质区别的,邪教往往会描述一个空想的美好蓝图,形成末世论,增强欺骗性,麻痹普通民众。普通民众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很容易陷入邪教精心组织的陷阱,误入空想。因此,反邪教工作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使广大人民群众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正确认识和分析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给人民以良好期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在国家总体目标的周围,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有利于形成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铲除邪教产生和传播的土壤。

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提升,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人们价值取向和社会思潮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一定社会人群中出现了理想丧失、道德低下、诚信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同邪教散布的“社会下滑论”和“人类堕落论”有某种契合之处,从而为邪教歪理邪说在社会中蔓延铺垫了社会心理基础,迎合弱势民众的心理。因此,我们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社会规范,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给人民以满意交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凝聚一种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民奋斗的热情。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如果没有以自由平等和公正法治为核心价值观作为支撑,是难以成功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的核心价值理念。

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形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在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下,一部分文化程度不高、道德素质不强的人很容易被邪恶势力利用,做出反社会、反科学、反人类的暴力倾向,严重破坏了安定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这除了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模糊以及邪教的欺骗性相关之外,与公众的基本道德素质低下密不可分,因此,在全社会范围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道德规范尤为必要。社会道德规范覆盖社会道德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公民必须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则,也是评价公民道德行为选择的基本价值标准。加强对公民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规范教育,能够从个体层面增强对邪教的免疫力,压缩邪教的传播空间。

四、夯实反邪教组织基础,做好新形势下反邪教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笔者认为,争取党委政府重视,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创新工作思路方法,积极推进社区反邪教工作,加大反邪教科普宣传,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反邪教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

(一)党委政府的重视,是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首要前提。同邪教的斗争是全党全社会共同责任。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把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形成全党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是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重要基础。同邪教组织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要夺取这场斗争的彻底胜利,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建设一支政治坚强、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工作扎实的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各级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造就一支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把握大局,开拓进取的反邪教队伍。要通过完善组织网络,加强基层反邪教协会组织建设,团结各界有识之士,发挥群众团体优势,集合各界人士共同揭露、防范、抵制邪教。

(三)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是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有效途径。如贵阳市白云区以“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为契机,积极推进社区反邪教工作,夯实反邪教组织基础,着力在“大数据”创新和应用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反邪教工作的“智能化、协同化、精准化”水平。全面推进反邪教工作的数据化智能化运用,通过数据收集研判、轨迹追踪、人像识别、智能预警等技术,建立了一张大数据智能化的防控网。参与工作成效数据化传送。改变了过去关爱走访粗放落后的管理状况。

(四)积极推进社区反邪教工作,是做好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有效保障。一是要依托社区有利条件,设立反邪教科普知识长廊。要加强对社区居民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反邪教宣传氛围,因地制宜地设立反邪教科普知识长廊,长廊内容可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有关反邪教知识,使广大干部群众能够更直观了解什么是邪教,邪教的种类、产生的根源、存在的危害以及怎样识别和防范,进一步明确邪教组织是违法的,参加邪教活动是误入歧途,对家庭和社会有害无益,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二是立足社区工作实际,充分发挥社区反邪教科普阵地作用。要按照因地制宜、资源共享、立足长远、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单建、联建、共用等多途径逐步实现基层反邪教活动阵地的配套建设。依托基层科协、计生、民政等部门和各类培训中心、科普大学、党员远程教育等教育培训阵地、活动阵地,建立群众性反邪队伍,借助互联网、移动通讯等现代媒介,开展反邪教宣传教育,有效增强干部群众识别和抵御邪教的意识和能力。

三是要发挥社区各类协会优势,切实履行社区反邪教科普工作职责。积极发挥社区各类协会的作用,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切实履行反邪教科普工作职责,积极做好帮教转化工作,落实帮教转化措施,不断创新帮教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巩固帮教转化成果,使原“FLG”练习者重新树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是要发挥资源优势,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巩固反邪教工作成果。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援助活动, 体现社区大家庭及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和贫困家庭的关爱,弘扬济危助困的传统美德, 让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激发出无限的学习热情和为祖国贡献青春的豪情。另一方面要根据形势发展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配合各中小学文化学习和青少年科技活动,积极开展“小手拉大手、共同反邪教”活动,通过组织发放反邪教倡议书、组织青少年参加社区反邪教科普活动,进一步在未成年人中开展科学的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有效防止邪教利用未成年人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较低的弱点乘虚入侵;并引导青少年学生对家长进行远离邪教的亲情教育,形成每个家庭成员共同警惕和远离邪教,保持家庭的和睦和稳定。第三要依托各种科普文化宣传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丰富群众业余生活,为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远离邪教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五是要进行普法教育,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要大力举办“法律进社区”活动,提高居民群众知法守法的意识,预防社区犯罪。要利用宣传栏张贴科普画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向群众宣传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方式。综上所述,新形势下加强反邪教工作要充分利用社区有利因素,不断创新反邪教工作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反邪教工作新模式,扎实有效地做好与邪教长期斗争的准备,不断将反邪教工作引向深入,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奋力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阅文献资料:

1.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

(人民网);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施纲要》

(东方出版社出版);

3.《加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反邪教路

径探析》(山东青年)等。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