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大多在造型上讲求对称、端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搞点建筑造型方面的创新,该创新该时尚的,应鼓励支持。不过,近些年上马或陆续竣工的一些奇怪建筑,如上海“靴子楼”、辽宁沈阳“大铜钱”、安徽阜阳“白宫”等,过于追求标新立异,并没有很好地与城市风格搭配起来,突兀而起后甚至成为人们揶揄的对象。
奇怪建筑会造成资源和资金浪费。由于造型不规则,奇怪建筑的建筑空间难以充分利用,在里面安装电梯、铺设水电管路都要费一番功夫,自然比规则建筑多花费资金。特别是那些财政出资建成的奇怪建筑,多花费财政资金的同时,就相应减少了用于民生改善、扶贫攻坚等方面的财政投入。
奇怪建筑会隔断城市文脉。一座城市是一个有机体,其间各类建筑的安排有一定的历史感和整体性。在一片有机融合的建筑区里,耸立起高个头的奇怪建筑,无疑会打破其有机性和整体性,显得不伦不类。
奇怪建筑会损害城市规划严肃性,甚至损害政府公信力。城市规划必须顾及长远,避免短视行为。奇怪建筑之所以奇怪,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常常出乎规划,超出人们的想象,过于追求造型奇特。大众往往质疑,其建设过程中的论证是否严密科学、是否受到当地城市管理者的权力干预。这种质疑,又往往向城市发展规划乃至当地政府公信力延伸。从这个角度来看,奇怪建筑反映的绝不只是建筑问题,还涉及政府公信力这样的严肃话题。
奇怪建筑有文化不自信的原因,过于崇洋媚外,求大求怪,总认为自己家的东西不好,“月亮还是国外的圆”。这种想法是完全没有历史知识的表现。我国汉代的未央宫、唐代的大明宫、明清的紫禁城,都可谓建筑艺术之典范。缺乏对自己国家历史的了解,只是盲目地相信国外的“专家”,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一些地方领导不正确的政绩观,对奇怪建筑的建成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味贪大求快,大搞形象工程,甚至无视业内专家意见,打造一些所谓的“地标性”建筑。结果,“工程上马、官员落马”,有些工程甚至成了半拉子工程,即便建起来也往往不中用,可谓劳民伤财,群众无不反感。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