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湘黔边界的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过“苗年”是为了纪念蚩尤。因蚩尤“死于十月(冬至),故世世代代十月祭蚩尤。”过苗年时间定在蚩尤战死和下葬期间,一般为冬至日,各地苗寨过节时间略有差异。近日,该县在郭公坪镇湃泥垅举办了一场热闹非凡的过“苗年”喜庆活动。
据同治《麻阳县志》卷五下《物产·风俗志·祭礼》记载:麻阳“族姓繁衍者,就近各立一庙,于冬至祭祀时,俱遵家礼行礼。”承古俗,郭公坪镇湃泥垅过冬至由来已久,直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还是当地传统节俗。只不过多为各家各户私人行为,“有康”(富裕)人家酬傩、唱戏,“无康”(贫穷)人家设法备牙盘祭告八方神灵、中堂家先,总体比过年(过春节)要隆重。乾隆五十九年(1795年),乾嘉苗民起义爆发,吴八月麾军湖南麻阳,曾驻军现郭公坪镇地域,后起义失败,湃泥垅数十栋印子屋毁于战火,仅幸存一栋。现古村(大院子)为战后重建的寨堡式村落,大门、石巷长期备放鹿砦防御,直至上个世纪农业合作化时才撤除。村落重建时,在过冬至时节寨民集资“做回奉”祭告神灵,自此村寨安宁。“回奉”一年一做,外嫁郎女、亲戚里道自发参与,并扩展到邻近湘黔边地广大地域苗们自发参加。农业合作化时期,生产队长给“做回奉”的十几个人记了工分,社教工作队长质疑不见出工却记工,生产队长解释:“做回奉,就是把风车(清净粮食杂物的农具)反着搞,清理风车中脏污。”工作队长以为也是出工整理农具,才不再追究。虽然如此,但上个世纪中期后,过苗年习俗呈日渐淡忘之势。一九八二年,国家民委发文,批准在京的苗族同胞恢复并欢度“四月八”祭祖节、英雄节、联欢节和情人节之后,过苗年的古俗才得以复苏。湘黔接壤的湃泥垅做回奉过冬至习俗,也逐渐复苏。
湘黔边界各地苗族同胞载歌载舞庆苗年
郭公坪镇湃泥垅苗家山寨“做回奉”祭告神灵
湘黔边界众多新闻媒体记者汇聚一堂庆苗年
苗民备齐牙盘礼品祭告八方神灵与苗族中堂家先
苗家大妈赶制独特的年节美味供八方来宾分享
法师引导苗民举行祭拜、酬傩、唱戏等各种仪式
开展骑高脚马打架比赛民俗文化体育健身活动
苗家女人情意深深盼郎归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