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文学书画 >> 正文
中国古典诗词分类赏析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洪水  日期:2016-3-13 21:52:47  浏览次数:

中国曾被称为“诗的国度”。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拥有多如繁星的诗人词家、浩如烟海的诗歌词作。在厚重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诗歌占据了最辉煌、最灿烂的一页,在千古流传的古代文学经典中,诗歌是最为夺目的明珠。可以说,诗歌里凝聚了历代勤劳聪慧、感情丰富的中国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他们的劳动、他们的斗争、他们的感触。当然,“诗言志”、“诗咏情”,诗歌里表露着诗人们高尚的爱国情操,飞扬着他们的凌云壮志,记载着他们的悲欢离合,传达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也渗透了他们对人生的体验、对世界的思考:缠绵的爱情、真挚的友情、浓郁的乡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感事、咏物、讽喻,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诗歌,具有征服人心的无穷魅力。本人试对我国古代诗词进行分类赏析,和读者一起细细咀嚼、尽情享受古代诗人词家们留给我们的这盘无比丰盛的艺术大餐。

 

(五)催人奋进的言志诗词

“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作为一个理论术语提出来,最早大约是在《左传·襄公二十七年》记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后来“诗言志”的说法就更为普遍。《尚书·尧典》中记舜的话说:“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庄子·天下篇》说:“诗以道志。”《荀子·儒效》篇云:“《诗》言是其志也。”

不过,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左传》所谓“诗以言志”意思是“赋诗言志”,指借用或引申《诗经》中的某些篇章来暗示自己的某种政教怀抱。《尧典》的“诗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向。战国中期以后,由于对诗歌的抒情特点的重视以及百家争鸣的展开,“志”的含义已逐渐扩大。到汉代,人们对“诗言志”即“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的呈现”这个诗歌的本质特征的认识基本上趋于明确。《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情志并提,两相联系,比较中肯而客观。

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相继产生了大量内容丰富、催人奋进的言志诗词。多阅读言志诗词,你不仅能领略诗词文学的艺术魅力,更能被诗词作者的激情壮志感染,自身也会变得慷慨激昂,浩气顿生。

从内容看,主要有:

1.“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安邦定国的宏伟大志。一些政治家往往在自己的诗里表现出安邦定国的宏伟抱负。《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写了一首言其大志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于公元前194425日病逝长乐宫。此诗是他逝世前半年,平定淮南王叛乱,在返长安的途中,顺便回故乡时写的。此时他最关注的问题就是如何巩固西汉政权。首句写出了当时风起云涌的政治形势。刘邦在同项羽反复斗争中获胜,接着内部斗争又上升为主要矛盾,在公元前196年,诛杀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前后,诸侯王纷纷谋反,所有这些都应当是诗之首句所包含的内容。次句写高祖衣锦还乡。刘邦在夺取政权、平定叛乱、大局已定后回到故乡,自有一种人生价值得到实现的快乐。第三句写刘邦欲巩固政权的强烈愿望。刘邦在夺取政权以后,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巩固政权,《史记·高祖本纪》、《吕后本纪》都有记载。从这短短的三句诗中,可以看出大政治家刘邦的宏伟抱负与深谋远虑。

唐末农民起义家黄巢最终虽然未能夺取政权,但其勇夺天下、重建王朝的恢弘志气在他的诗中表露无遗,如其《题菊花》: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青帝在神话中其实就是花仙,掌管百花衰荣。菊花在较为寒凉的秋季盛开,绝世独立,但却给黄巢一种愤世不平的感觉,也暗含了他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后两句意思他若做了青帝要让菊花与桃花在同一时节盛开,要改变这种不公。这说明此时他的起义之念已经萌发,要推翻当时的王朝建立一个新的朝代。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不饶的顽强斗志。见于屈原的《离骚》(节选):

朝发轫于苍梧兮,夕余至乎县圃。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大意:清晨,我从那南方的苍梧之野起程,傍晚,我到昆仑山下的悬圃卸妆。我本想在灵琐停留片刻,无奈太阳下沉,暮色苍茫。我叫那日御羲和按节徐行,不要急急地驰向崦嵫山畔。前面的路程遥远而又漫长,我要上天下地到处去寻觅心中的太阳。

这是从《离骚》中节选的八句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他所有诗歌中最宏伟的篇章。在《离骚》中,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瑰丽的文采,表现了他忧国忧民、不逐俗流的崇高品格,对自己政治理想的热烈向往及虽然屡遭打击仍不改其志向的顽强斗争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后世许多仁人志士激励自己不屈不饶,顽强奋斗的座右铭。

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宝刀未老的壮志豪情。见于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言志诗写得兴会淋漓,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诗中“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作者从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出发,否定了神龟、腾蛇一类神物的长生不老,说明了生死存亡是不可违背的自然规律。而“老骥”以下四句,语气转为激昂,笔挟风雷,使这位“时露霸气”的盖世英豪的形象跃然纸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表现出一种深沉委婉的风情,给人一种亲切温馨之感。全诗跌宕起伏,又机理缜密,闪耀出哲理的智慧之光,并发出奋进之情,振响着乐观声调。艺术风格朴实无华,格调高远,慷慨激昂,显示出诗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热爱生活的乐观精神。

人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曹操所云“养怡之福”,不是指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这里可见诗人对天命持否定态度,而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的乐观主义精神,抒发了诗人不甘衰老、不信天命、奋斗不息、对伟大理想的追求永不停止的壮志豪情。

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见于陆游的《病起书怀》: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一传世警句,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也是历代爱国志士爱国之心的真实写照,这也是它能历尽沧桑,历久常新的原因所在。诗人想到自己一生屡遭挫折,壮志难酬,而年已老大,自然有着深深的慨叹和感伤;但他在诗中说一个人盖棺方能论定,表明诗人对前途仍然充满着希望。

  首联“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叙事、点题,是诗人诗文自身的写照。“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写出了现实,纵使有满腔报国之志,也只能身处江湖之远,客居江边,无力回天,心中的痛苦与烦恼可见一斑。

  颔联“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为全篇的主旨所在,其中“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意思相近,它的主旨就是热爱祖国。这两句使我们看到诗人高尚的人格和一颗忠心爱国的赤子之心。正因为诗人光明磊落、心地坦荡,所以他对暂时遭遇的挫折并不介意。他坚信历史是公正的,是一定会对一个人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的。但是诗人并没有局限于抒写自己的情怀,而是以国家的大事为己任。

颈联“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宕开一笔,抒写了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同时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以慰京华父老之望。在这里诗人寄托了殷切的期望:但愿天地神灵扶持国家,使广大民众脱离战火,安乐昌盛。

尾联“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采用典故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可收复河山对于诗人来说毫无办法。只能独自一人挑灯细看诸葛亮的传世之作,希望皇帝能早日悟出“出师一表通古今”的道理。

清末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也洋溢着虽脱离官场仍关心国家命运、不忘报国的高昂爱国之志: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作者决心像落红一般默默奉献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爱国惜民之志实在令人钦佩。

5.“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虽败犹坚的壮烈激情。见于谭嗣同的《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激情。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在政变的第二天,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日本。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6.“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对改善生活的强烈希冀。人类的基本愿望就是生存,人们都希望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对于吃不饱穿不暖的普通老百姓来说,希望改善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愿望就更加强烈。早在周代,奴隶们就在寻觅自己的乐土了。试读《诗经·魏风·硕鼠》的首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誓将去汝,适彼乐土。

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有人认为“所谓‘乐土’在当时只是空想罢了”(余冠英《诗经选》)。但是春秋战国时代正是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时期,其标志就是“税亩”制度,凡是实行了“税亩”制的地方,则会被农奴们视为乐土。汉代桓宽《盐铁论》卷九《取下》篇云:“及周之末途,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公事,是以有履亩之税,《硕鼠》之诗作也。”《左传·宣公十五年》秋天就有了“初税亩”的记载,《春秋公羊传注疏》卷一六注云:“时宣公无恩信于民,民不肯尽力于公田,故履践案行择其善,亩谷最好者税取之。”可见“初税亩”是为了提高农奴们的生产积极性而不得已采取的一项改革措施。晋杜预在《春秋集传纂例》卷六《赋税例》云:“赋税者,国之所以治乱也,故志之。民,国之本也;取之甚,则流亡。国必危矣,故君子慎之。”可见春秋战国时代,流民确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所以此诗表现了魏国的农奴不堪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而对那些实行了社会变革的地方,也就是他们心中的乐土,怀有向往之情。

7.“更忆将雏日,同戏莲叶间”的对爱情的热切渴望。人类除生存外,还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渴望爱情,过上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那些难以获得爱情,难以过上正常家庭生活的人,对爱情与正常的家庭生活的渴望之情,会更加强烈。如唐代青楼女、著名诗人薛涛写的《池上双鸟》:

双栖绿池上,朝暮共飞还。

更忆将雏日,同戏莲叶间。

这首言志诗连题目只有24个字,却连续用了“双鸟”、“双栖”、“共飞还”、“同戏”等表现成双配对的字眼,可见她求偶与结婚的愿望是何等强烈。从“朝暮”二字可以看出,她对“双栖”、“同戏”、“共飞还”的池上双鸟从早到晚一直在注意观察。从“更忆将雏日”一句可以看出,她对池上双鸟的观察已进行了很长时间。可见,诗人很长时间一直在渴望着过上正常的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再如隋代张碧兰的《寄阮郎》:

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

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携手?

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来,诗人采用生动的比喻向自己的恋人大胆地表白了自己的爱情。《寄阮郎》这首言志诗言不是的大“志”,而是渴望自由、爱情与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的小“志”,这“志”虽小,但对人类来说,却万不可或缺!

8.“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的对惜时的殷殷劝勉。见于杜秋娘的《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此诗含意很单纯,简单来说,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意在劝勉年轻人要珍惜美好时光,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得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反复咏叹强调爱惜时光,莫要错过青春年华。从字面看,是对青春和爱情的大胆歌唱,是热情奔放的坦诚流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爱惜时光”的主旨。因此,若作“行乐及时”的宗旨看似乎有些不贴切,作“珍惜时光”看,便摇曳多姿,耐人寻味。

当然,“诗言志”的内容不止于此。对于“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难于也不必只有一种看法。而且人们的“志”的内容也可能变化,有首打油诗《解人颐》虽然通俗,但是很能说明问题,今也录之如下:“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到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县丞主簿还嫌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待续)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张家界启动“三八”维权周暨《反家庭暴力法》宣传活动
向来自港湾里的伤害“亮剑”
揭秘达赖勾结美国邪教内幕(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红枫    责任编辑:pghpjz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