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给我讲一件事。
老乡在一家餐馆务工,餐馆是名餐馆,规模不小,老房子改的,进店还要爬几十级麻石台阶。老乡的主要工作是择菜。具体说,就是每天上午9时左右,餐馆采购将菜买来后,她掐掉黄叶败芽,扔掉不能吃的,清洗好,供厨师用。
“然而,奇怪了,有一段时间,每到天黑时,厨房前的地上都扔有一些菜。白菜呀,萝卜呀,什么都有,有时多,有时少,仔细一看,还是那些挑剩的。
老乡说,采购,你干吗呀?菜不是早上买的吗?怎么变成这样了?而且,扔的比能吃的还多,你就不怕老板骂?
采购便笑:你挑水走错码头了,这菜,就是老板自己买的。
大老板呀,自己去买菜?老乡疑惑了。
一周过去。
那天下午,有雨,风吹在身上,有些凉快。另一个老乡给老乡打电话,要她去十字路口接她,老乡便匆匆过去。这十字路口旁边有一个小菜市场,少数人贩菜做生意,更多的,是当地一家一户那些婆婆姥姥种了菜,来这里卖。这天,老乡走到这里时,天快要黑了,路灯已经亮了,昏黄昏黄的,卖菜的也只三两个婆婆了,她们撑着伞,蜷缩着身子,坐在雨中,守着那菜,眼巴巴等人过来,买走最后几把菜……就在这时,一辆车停在了路边,车门打开,走下来的,竟是老乡店里的老板。只见他,下车后往那些卖菜的婆婆看看,再走过去,一家一家的,也不怎么看秤,将婆婆们所有剩菜全收购了……
吃惊中,老乡跑过去,帮老板往车里提菜。
“老板,你这……”老乡问。
老板叹口气,说:“有用没用,买了。这风雨交加的,让她们早点回家……”
老乡讲到这里,眼角湿了。简单的细节,也针一样,扎中了我心中柔软的地方。我突然想,善,其实不分大小,如果要分,这或许就叫小善吧。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