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艾,今天产妇临产时,你进手术室搭把手。”
小艾正尽力扣上白大褂的最下一粒纽扣,护士长匆匆走了进来。
小艾点了点头。
这是小艾休假前最后一班。一早,丈夫将她送往“市妇幼”,反复嘱托她“注意点”,她边答应边往里走,再回头,看到丈夫还在盯着自己背影。她心里一热,感到幸福温水般浸遍全身。
很快,在护士办公室,在一个30来岁男人的脸上,小艾看到她幸福的复印件。他是产妇的丈夫,姓丁,怀化辰溪人。男人告诉她,他五年前来长沙,在马栏山开餐馆,生意不错,后来把妻子女儿也接来了。女儿在马栏山上小学,妻子店里帮忙。这些年湖南卫视火的不行,把他们的店也给带火了。“多火?盒饭一天的外卖数都上几百!”男人喜不自禁的叙述中,小艾得知,“丁总”两年下来,便在万家丽北路买了一套房,而且,去年年底,妻子在5年不孕后,怀上了孩子!“长沙真是我的福地,你想想,我丁家三代单传,要是生个男孩,该……该……”说着说着,“丁总”激动起来,不知“该”用个什么词,才能表达他快要溢出来的幸福。
小艾想到了自己。
也是5年前,22岁的她护士专业毕业后,托朋友找熟人寻找工作,这时,长沙相关部门组织公开招聘,她投去简历,再面试,不想,连“烟也没递一根”,就被“市妇幼”聘上了。 之后,在团市委组织的联谊中,找到了她的“王子”。2016年“五一”,她结了婚。婚房在湘江边,是两人用房改公积金买下的按揭房。 小艾知道,从这一天起,她走出了湘北那个小山村,她有了一个新身份——长沙市民。
小艾正联想着时,护士长通知,产妇宫口加速张开,小艾转身走进产房。
小艾助产5年,十分清楚一位母亲是如何“炼”成的。当护士长做出一个“十”字手势时,她知道,产妇宫口已经开全,胎儿即将娩出了。于是,她协助护士长,诱导产妇“配合着阵痛往下用力”。这时,产妇的疼痛是巨大的,时间一般长达2个来小时。不过,这是新生命诞生必经的“磨难”。终于,疼痛约两个小时后,孩子的头娩出,然后,右肩,再然后,左肩。直到,一声嘹亮的男孩的婴啼划破产房,在这个春天的上午,长沙城又迎来一位新的生命……
产房内“惊心动魄”,产房外,“丁总”一脸安然。小艾不禁问:“怎么就若无其事?”“丁总”“呵呵”一笑:“没必要呀。妈生我时差点丢了命,妻子生女儿时,也吓了一跳,但是,现在时代不一样了啊,与5年前比,医疗条件又进了一大步。孩子才怀上,就检查不断,胎位呀,大小呀,轻重呀,全知道,相当于清清楚楚知道果子什么样,挂在哪根枝上,只差摘下来了,你说,担心什么呀?”
小艾点点头。至少,助产5年里,她所经历的,无一意外。
回到护士办公室,小艾打开她专用的笔记本,记下了孩子的情况,标注“顺利”“健康”字样。最后,又神圣地写下“819”的数字。
这是小艾5年里,助产的第819个婴儿。
而此后不久,她自己的孩子也将诞生在这片土地上。
小艾大致清楚,2016年,“市妇幼”分娩人数14500来人,长沙市则近12万人,2017年预计全市为15万人。其中,二胎占比一年比一年多。5年统计的话,全市大约生了50来万人。至于意外,几乎没有听说过。没有比生命的繁衍与健康更重要的民生了。想到这,小艾感到,真切的、民生的幸福又浓浓涌上了心头。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