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文学书画 >> 正文
黑板报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成新平  日期:2018-1-19 9:55:20  浏览次数:

 

 

1979年高中毕业后,我与上百名热血青年来到衡东县霞流乡平瓦厂拖板车。 这里地势偏僻,生活单调,不通广播,没有电视,报刊书籍也是难得一见的奢侈品。八小时之外,同事们精神“饥渴”,不是打牌赌钱,就是喝酒聊天,有的还甚至跑到附近的村庄偷鸡摸狗。

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厂党支部副书记谢合生忧心忡忡找到我:“你们年轻人有文化,有理想,有追求,能不能把厂门口几块黑板报办起来,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他深情地望着办公楼旁那两块长方形,用水泥砌了边框,漆着黑色油漆的黑板报,目光充满期待。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是我们的应尽之责。厂里见我经常给报社投稿,将我任命为黑板报主编,罗敏有组织协调能力,周诗忠字写得漂亮,各自有美术设计、文字编排的特长,被定为编委。“草鞋没样,边打边像。”经编委讨论研究,“引青年上进,为企业解难”成为我们的办刊宗旨。我充满激情,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发刊词和征稿启示,开设了“时事政治”、“名人名言”、“青年论坛”、“青年信箱”、“车间园地”、“凡人新事”、“文学之窗”等专栏。没有办报经验,没有固定模式,凭着我们的知识储备,土法上马,热热闹闹将黑板报办了起来。站在板凳上,我们一手拿着粉笔,一手看着稿子,不停地写呀写,抄呀抄,汗水流进眼里,只有用手背擦。第一期黑板报公开亮相后,大家前来驻足观看,评头论足,有的看完后啧啧称赞,竖直了大拇指;有的还跃跃欲试,当上了通讯员。

黑板报是一种群众性的宣传工具,给企业员工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第二课堂”。那时候,我们都是十几岁的小青年,青春勃发,办黑板报纯属义务,只凭自己的一腔热血、满身激情和青春活力。两块黑板报每月一期,雷打不动,工作全在八小时以外。公家只报销粉笔和墨水。往往是出了这一期,又要准备下一期的稿子。对于每篇稿子,我都要反复修改,精雕细琢,就像打扮自己的“孩子”,让其清新、质朴、漂亮!

黑板报虽小,却发挥着连通世界、成风化人的大作用。我将报纸广播里了解到的国际国内新闻进行筛选,摘要刊登在黑板报上,从“遵纪守法”到“勤俭节约”,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内容丰富,言简意赅,催人奋进。“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黑板报上的文字如春风化雨,让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激发了爱国热情和青春斗志;针对青年中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我撰写出青年论坛:青年应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学习,让健康文化活动占领业余生活阵地,莫让年华付水流;针对一位青年“如何向心爱的姑娘表露心迹?”的来信,我们缺乏经验,将信转给《中国青年报》“青年信箱”服务员,收到了他的满意答复,便将他的回信原原本本刊登在黑板报上,引起较大反响;面对身边出现的“凡人新事”,我利用工作机会与他们“套近乎”,用心记录,《双“喜”临门》、《群众又叫他“许全福”了》等充满生活气息的新闻故事跃然纸上,登上黑板报后,还被《中国乡镇企业报》、《湖南日报》、《衡阳日报》采用。黑板报是非分明,凝心聚力,厂里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讲道德、讲奉献、讲节约、讲正气蔚然成风。

黑板乌黑平整,容易擦洗和修改,是最经济最方便最常用的宣传形式,具有较好的视觉效果。我还结合支部活动和业余爱好,在黑板报上发表了小小说《耍泥巴的“细把戏”》、散文《诗情画意满衡山》,影响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有20多位青年投来了小说、散文、诗歌、小品文,来稿源源不断,使黑板报上“文学之窗”的鲜花越开越艳。那彩色的插图、鲜明的版面、质朴的文字,给厂区增添了无限魅力。遇上“三八”“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我们要出版专刊,在红旗、灯笼等大框架下,配上插图、花边,画上党徽、国徽、团徽,既增加了节日的喜庆色彩,也增加了黑板报的“人气”和吸引力。

黑板报是工厂的舆论阵地,是青年的精神家园。老山前线战火纷飞,战士们猫在猫耳洞里浴血奋战,激荡着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我们策划了“向老山战士写信”等活动,得到全体青年团员的积极响应,一封封饱含后方青年对前方将士深情厚意的信件像雪片般飞往老山前线,前方战士又将回信寄到了厂里。黑板报及时跟进,成为青年男女畅谈人生表露心迹倾吐感情的园地,这样你来我往,青春热血在为建设“四化”的主旋律中激情飞扬,前线将士与后方百姓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工厂女青年杨爱云、周玉梅通过“鸿雁传书”,与前方“兵哥哥”喜结良缘,成就了黑板报上一段传奇佳话。

“黑板虽小舞台大,青春激荡尽情洒,文学梦想心头种,别样人生抒情怀……”30多年过去了,霞流平瓦厂已不复存在,想起当年办黑板报那段难忘的岁月,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精神富有、无忧无虑的青春年代,不由让人感叹:青春是美好的,美好的青春要靠一种精神来支撑,这种精神不会因物质贫乏而消减,从而成为催人奋进的神圣力量。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jxfhaxm528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