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能这一则体现出“初心”的可贵与挚诚,另则也说明“有始有终”或“善始善终”应是行为的正当路途。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在极力宣扬某种东西的时候,可能正是我们急需该事物的时候或者说此种事物在我们当时是极为匮乏和稀缺的。然而,初心却易泯,方向也开始变得迷茫起来。有始无终,甚至始乱终弃者,大有人在。
善始善终者,应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或达到的境界。这固然是有些难度的,但绝非不可企及和不可持续。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是啊。因为做一件好事,具有短暂性,甚至偶然性,也没有那么多的情愫、人情等所累;而要做一辈子好事,就体现出了坚持的力量,体现出了品格的修为,体现出了道德的伟岸。从常识观,为何坏的东西学起来、做起来比较容易,而好的东西学起来、做起来就比较困难?为何人人都较为轻松地解构一件事物,而在建构一件事物时却抓耳挠腮,甚至焦头烂额?若以权义论,前者更多体现为一种“权利”,一种洒脱,一种不羁;而后者却更多体现为一种“义务”,强制性义务或禁止性义务,一种约束和自我“绑缚”;前者为事可以不计其法、不虑后果,而后者则需中规中矩、利弊权衡、为人谋利。两者其中所有的不同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当然,习惯成自然,做事如沐春风,当是后话了。
我们国度大多寻求着“盖棺定论”的基调,故而对人我们不会轻易妄下论断,尤其对那些善始者。人,为何善始?沽名钓誉,摆腔作调?静心修为,羽化成仙?洁身自好,昌济民黎?秋来叶落,顺应天意?应该说,人心志各异,情愫不免复杂许多,而谁又能看懂谁呢?!
善始者,多有之,予人印象也极佳。故而,赞誉扑面相迎、接踵而至、纷至沓来,而其中的期望和期待也渐渐高涨和升趋了起来。若步阶平稳,始终相继,则冠名留世,遗人芬芳。然而,万事开头难之后,后续之路亦多棘手与“凶险”。当我们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后,我们却忘记了后半句话,即这仅仅是成功的一半。若开启成功首段之后,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闭目塞聪、愚钝心神,那这个成功肯定是不彻底的,不满盈的,也最终不可能是成功的。
我们都知道,毛主席是伟大的,成为我们新中国的缔造者,但我们许多人记住了他晚年时所犯的错误;林彪是伟大的,指挥和决胜大小战役无数,但我们记住了他的“9.13事变”;刘翔是伟大的,曾60余次夺冠,但我们却印象深刻地记住了他的两次退赛;某支部书记是伟大的,前期为村子尽心竭力、鞠躬尽瘁,但后期却思想偏差,私心加重,“任人唯亲”“任事唯利”,而村民记下的正是他的这些劣迹斑斑和惨烈黯淡。系列种种,说明什么呢?其中一条可以表明,善始者,是重要的,而善始善终者,更为重要。
无始无善者,人们对此便生无可恋、活无所望。其顺其自然也好,飞黄腾达也罢,反正在那时是没有太多人予以希冀和渴盼的。因为本没有希望,哪来什么失望呢?!而善始者不同,前期要么规规矩矩、乖巧顺心,要么多彩出色,让人倾目,凡此有之,大多寄予厚望,且会将其作为人之楷模,效仿追随。若到后期,因各方因素,不能自持,误入“歧途”,哪怕是一丁点的瑕疵,在洁白的璧玉上都会如此的耀眼夺目啊,更何况还可能有更大的污点?!所以,正反相照,缺点是那么显眼,而其中的反差也是如此的深刻啊!
如前所说,也许坚持是难的,但并非不可逾越。最关键的,可能就是那一道心结。打开它,疏浚好,渠道便顺了。功成则名就,水到则渠成。有水便有渠,有渠便有了方向。古语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者,始也,重也;尾者,终也,可能更要也。悬崖勒马,浪子回头金不换,是否也可为其佐证呢?!有良善的开始很是重要,而善始善终应该是最为理想和倾慕的。
——古语说,名不正,则言不顺。反观看,名正后,言也会变得顺畅起来。自从担任驻村干部以后,与村民的交谈,慢慢变得频繁起来。言语的提及,就是思想的延续,就是感情的流露。在此其中,就涉及到对一些人的评价。当然,许多人会记住一些人的好,但好像更易记住一些人的不好。前期功名累累,好像已被“忘乎所以”,变得可有可无,而后期的不好却牢牢植根于人们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深刻思之,善始善终,才是最好,也应是一个人的追求方向。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