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推动全社会形成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十九大报告的这一表述,为全党和全国人民保障国家安全明确了目标和方向。
现阶段,以反科学、反人类、反政府为主要特征的各种邪教组织,打着宗教的旗号危害社会、对抗政府、损害国家安全,企图颠覆国家制度,危害国家安全,危及党的执政地位。站在国家安全高度来看,开展防邪反邪工作,是保障国家政治安全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所在。根据新时期防邪反邪工作的新要求,为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推进防邪反邪工作向纵深发展,笔者认为,推进防邪反邪工作要实现“四个强化。
强化防邪反邪思想认识。防邪反邪,事关国家安全、民族兴旺和社会稳定,一刻也不能放松。当前,邪教的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邪教的活动范围更广,关系更为复杂,有些邪教打着宗教的旗号,与国际势力相勾结,与极端势力沆瀣一气,危害更加严重,打击处理难度更大,影响更加恶劣;而在国内,一些邪教组织利用当前信息传播途径多,信息传播快等现代化手段开展各种邪教活动,更具有欺骗性;加之我国防邪反邪工作已经开展多年,有的认为邪教已经绝迹,缺乏对邪教危害的足够认识。在此前提之下,一定要加强对防邪反邪工作的宣传,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将防邪反邪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强化防邪反邪工作水平。新时期,防邪反邪工作呈现新特点,一是邪教的欺骗性更大。一些邪教打着科学的招牌,利用各种歪理邪说蛊惑人心,用一些小恩小惠拉拢欺骗信徒,使信徒死心塌地。有的邪教还造谣生事,无事生非,放大社会层面的一些阴暗面,制造事端;二是邪教的传播方式更加隐秘,根本不需要通过传统的集会等就能够传播邪教,渗透能力更强,防范难度更大;三是邪教的活动范围更广。有的邪教教首躲到国外,接受国外反华势力的庇佑和支持,使防控更加困难。基于上述情况,强化防邪反邪能力建设很有必要。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防邪防邪队伍建设,强化社会层面识别能力,提高防邪反邪工作水平;要积极开展网络防邪反邪宣传,培育和引导群众防邪反邪意识,切实推进网络防邪反邪能力建设;要强化法治建设,依法打击各类邪教组织和邪教骨干分子,彻底瓦解邪教组织,挤压邪教活动空间。
强化防邪反邪法治保障。防邪反邪是一项长期的政治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当前,我国的防邪反邪工作虽然通过多年来的积极努力,在很多层面积累了经验,但是,毋庸讳言,在防邪反邪的法治保障方面仍然是短板,对邪教的打击处置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完全实现法治化,这就给邪教处置增加了一定难度。因此,要进一步加大防邪反邪的法治建设力度,强化基层防邪反邪工作者的法治保障,进一步细化邪教的违法犯罪特征,推进反邪法治化建设;要强化防邪反邪法治宣传,建立健全基层防邪反邪工作阵地,使防邪反邪工作深入人心。
强化防邪反邪机制建设。防邪反邪工作的重点在基层,薄弱环节也在基层。基层当前的防邪反邪工作中,依然存在着反应不灵敏,部门联动机制不活,信息反馈不及时甚至对邪教活动无所谓等问题,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和交界区邪教活动仍然时有发生,而这些问题如不及时果断处置,必然会养虎遗患。要建立健全基层防邪反邪工作机制,夯实基层防邪反邪工作基础,将防邪反邪工作重点下移到基层;要强化相关部门的联动机制和跨区域联动机制,切实解决防邪反邪工作当中的信息反馈、舆情把控、快速处置包括依法打击惩处等问题;要强化基层防邪反邪协会建设,发挥基层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基层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防邪反邪能力,真正形成基层防邪反邪的强大合力。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