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湖南省反邪教协会 主办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网站首页 要闻快讯 洞庭和风 科学普及 警钟长鸣 社会关爱 理论园地 经验交流 红枫视频 社会百态 爱心家园 宗教与邪教 心理与健康
神州风采 三湘揽胜 湘江评论 文学书画 歌舞曲艺 政策法规 读者论坛 通知公告 协会概况 基层动态 邪教大观 反邪教图书 反邪教知识
天气预报:
本站文章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 亚洲28365 >> 心理健康 >> 正文
10岁前不宜进行负重练习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杨蔚然  日期:2016-12-31 22:10:03  浏览次数:

  核心提示

  快放寒假了,孩子们爱在假期无忧无虑地运动。

  专家认为,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过程,科学锻炼对其发育生长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临床常见一些儿童青少年因运动不当造成身体损伤,如何从科学角度指导孩子们进行体育锻炼,值得关注。

  青少年应以动力性力量锻炼为主

  甜甜今年刚读一年级,在学校,老师要求跳绳,甜甜就常在家跳,没想到,一个月之后,甜甜的腿开始疼痛,上下楼梯都费劲。

  经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医生检查后发现,甜甜的膝关节抗阻伸缩疼痛,可能是跳绳动作不规范引起。医生建议甜甜两周内要避免剧烈运动,进行局部热敷缓解疼痛,并且今后运动的时间、强度、姿势等,一定要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卢敏介绍说,儿童青少年的骨骼、关节、肌肉有其独特的生理特点:1.骨骼方面:儿童青少年骨密质较差,钙含量低一些,骨富于弹性、坚固不足,硬度小,韧性大,不易完全骨折,易发生弯曲和变形。2.关节方面:儿童青少年关节活动范围大于成人,关节囊宽松,周围韧带力量较弱。但牢固性相对较差,在运动时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关节脱位及韧带损伤。3.肌肉方面:儿童青少年的肌肉相对成人水分多,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少,收缩机能较弱,耐力差,持续收缩能力差,易疲劳。

  对此,孩子们运动时应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俯卧撑),辅以适宜的静力性练习,身高增长加速时,采用跳绳等伸长肢体练习,身高增长缓慢后,适当增加力量性练习,还要注意神经系统的训练,以提高协调性。

  “其实,对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们来说,每项运动都有其作用。”卢敏表示,如力量锻炼可提高身体的力量水平,为健康打下基础,也为进行其他运动创造条件;耐力锻炼能提高心脏的功能水平,提高肌肉长时间工作的能力等;球类运动能提高协调能力、灵敏度、反应能力等综合素质。

  不宜在水泥沥青地面反复进行跑跳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卢敏提醒,儿童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宜进行大重量的力量锻炼。

  青少年进行力量训练时,避免负荷过大,过早进行大重量力量锻炼,会导致骨骼过早愈合,少用静力性练习,如马步站桩、倒立、鹤立、靠墙半蹲等。适宜进行中小重量的力量锻炼,既能刺激肌肉和骨骼的增长,又能避免因过度运动而影响发育,如举重、铅球、杠铃超重、拉力器超重等项目较合适。

  10岁以前不宜负重训练,12~13岁可逐渐增加;15岁后可进行较大重量的练习,以动力性练习为主,如引体向上、纵跳等。

  2.不宜进行超大运动量锻炼。

  做大运动量时,心脏输出血量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要,使机体处于缺氧的无氧代谢状态,影响青少年身体发育。超大运动量包括全程马拉松、山地车、武装越野、滑雪、划艇等项目。

  3.不宜过多从高处向下跳练习。

  青少年脊柱生理弯曲较成人小,缓冲作用较差,不宜在坚硬的地面上(水泥、沥青等)反复进行跑跳练习,否则,会对下肢骨的骨化点产生过大和频繁刺激,易引起过早骨化或骺软骨的损伤,从而影响骨的正常发育。

  值得关注的是,3~10岁的儿童容易患骺软骨病,这种疾病为骨骺的缺血性坏死,常见于髋关节及膝关节周围,最开始感到肢体容易疲劳但症状不明显,在负重时髋部有轻度疼痛,休息后消失,有不明显的跛行。若发现孩子腰背部、髋部及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减弱、疼痛时,应立即就诊。

  4.不宜长时间负重练习。

  青少年不宜过早从事力量型体育锻炼,负重练习时,重量过重、练习次数过多、练习时间过长,不仅会影响下肢的正常发育,引起腿的变形、足弓下降,而且还会加速下肢骨化的过早完成,有碍身高的增长。

  5.不宜进行憋气性锻炼。

  在负重锻炼过程中如果憋气,会使胸腔内压力增加,导致心脏、大动脉的压力增加,使心脏的负荷加重,产生诸多不良后果。

  卢敏建议,青少年可以多进行球类项目,如篮球、足球、羽毛球等,对青少年的敏捷性、协调性、速度、对抗性、视野等多项素质,都有比较好的锻炼效果。另外,还应特别提醒,青少年要注意膳食的营养丰富,补充足够的钙、磷等微量元素,多晒太阳。

我要评论
相关文章: 这些人千万别吃坚果 当心不养生反丧命!
打喷嚏太用力 易引发急性颈腰椎病
“水果之王”榴莲有7大营养价值 什么人不宜吃?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文章录入:zc1213    责任编辑:zhangchang1213 

    Copyright©2010亚洲28365 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号:湘ICP备10204187号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传真):0731-82241057  投稿邮箱:Hnfxj12345@126.com


    亚洲28365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