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消息播发时,邓飞正在长沙的出租车上为另外一条新闻而异常难过:四川凉山跳坝村小,一个孩子因为饥饿,误食有毒果实身亡。
两个消息,并在一起,邓飞眼里热泪滚滚:孩子,我们来得迟了一点。
2012年2月8日,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国家农村学生营养改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田祖荫,前往福基会,调研“免费午餐”项目,商讨营养午餐实施办法。田祖荫表示,他是受教育部领导委托登门拜访,感谢“免费午餐”团队在改善农村小学生吃饭问题上做的积极探索与努力,“营养改善计划”将向“免费午餐”学习成功的经验。2012年5月8日,北大博雅中心,邓飞受教育部邀请,参加“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调度会”。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表示:欢迎邓飞参会并贡献模式。她说,教育部要真心实意团结民间机构,学习购买公益服务,要用新的思维和方法动员和组织社会资源一起做好营养计划……
民政部指出:从“免费午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舆论普遍认为,民间探索引领了国家行动。”
七,生生不息
如此循环,以善养善,由爱生爱,我们就可以
获得一个公益的亚马逊雨林,历久弥新,生生不息。
——邓飞
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温热的符号
江小玲是江西师范大学的学生,她用文字,这样记录自己与“免费午餐”的点点滴滴:
“大学的四年,我和很多农民的孩子一样,靠生源地贷款缴清了学费,靠奖学金、助学金支付生活开支,但是不富足并不影响我成为‘免费午餐’的一名志愿者。
我对‘免费午餐’的深爱是在‘回到小学许个愿’的活动现场。
活动中,一个8岁小男生的心愿是一个电话煲。我问他为什么要画电饭煲,男孩害羞地说,这是奶奶想要的礼物。我问男孩自己的心愿是什么,男孩说,奶奶的心愿就是我的心愿,奶奶早上晚上给我们做饭很辛苦,我不要她那样辛苦。我的心一下给击中了,才知道我们不仅是给了孩子一餐免费的中餐,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撒下了爱的种子。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联合5个组织,跨省完成这个活动。从此,我发现我有能力去爱,有能力去带动我身边的同学老师一起去做一些有爱的事情。我也由此知道,人的自信可以靠自己的人格去建立。我也是“免费午餐”获益人。”
通过新浪微博结识江小玲后,南昌大学的边浩飞开始他的“免费午餐”之旅。
边浩飞的主要工作是对接九江修水县船舱小学。第一次去船舱小学,面包车行驶在弯弯山道上,他的心都悬到了嗓子眼。他深切体会到,这样的环境下,一份“免费午餐”对孩子来说,不只是一顿饭,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和向往。
此后,边浩飞以骑行的方式,投身“免费午餐”中。他在学校做了多次关于“免费午餐”的小众宣传,涉及班级,老师,餐馆老板,宿管阿姨等等,号召他们每人为“免费午餐”捐款3元,最后为“免费午餐”筹到200元左右。2014年6月28号,他与同学马月鹏,带上了“免费午餐”宣传册,一个记录公益的笔记本,插上“免费午餐,为爱骑行”的大旗,从南昌出发,前往北京。一路上,他在新浪微博上直播行踪,撒播下爱的种子…… 【我要评论】 |